獨家|大慶油田200天會戰:2.8萬職工大移交、110億資產騰挪

從薩爾圖機場出發,一路向南,大約20分鐘的車程之後,一條10車道的馬路便橫亙眼前,這就是當地人口中的“世紀大道”。這條橫穿大慶市主城區的大道緊密地連接著城東與城西,搭建出大慶人往來的橋樑。

城東與城西,儼然兩個世界。

城東,是大慶市政府的所在地。這裡幾乎看不到抽油機。高聳入雲的大樓、來往熙攘的人群、充滿生機的廣場花園,勾勒出大慶最繁華的模樣;城西,大慶油田有限公司(下稱“油田公司”)及其下屬的各個子公司雄踞於此,抽油機隨處可見。

這個因石油而建立的城市正在發生一場重大變革。大慶油田五十餘年發展史中,沉澱了大量“辦社會”職能。如今,大慶油田正在與這部分職能做出切割,將其移交給市政或第三方社會力量。這一場涉及2.8萬職工、50萬戶居民以及110億資產的大移交,計劃於2018年底完成,屆時將重塑大慶這座城市。

独家|大庆油田200天会战:2.8万职工大移交、110亿资产腾挪

最後的200天

大慶油田所承載的社會職能,被認為是對石油主業的負擔。

油田公司2017年4月發佈的《大慶油田振興發展綱要》表示:“老企業矛盾多、負擔重。國企的共性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包括體制機制不夠靈活,組織結構不盡合理,發展空間嚴重受限,有些業務產業集中度不高、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等,還承擔著物業、公交、醫療、高等教育以及消防等企業辦社會職能”。

這是大慶油田現階段存在的矛盾與挑戰。《綱要》同時提出,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要求,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協調,加快移交高等教育、公用事業、公益服務等業務,逐步分離“三供一業”等業務,堅決關停“殭屍企業”,退出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業務。

這裡的“三供一業”是指大慶油田及其職工家屬區的供水、供電、供熱和物業管理。

早在2016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曾發佈《關於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明確提出在全國推進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要求徹底去除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

對於現階段的大慶油田而言,它需要瘦身健體,聚焦主業,更好地發揮市場競爭力。如果用油田公司外宣科科長王文有的話說,企業辦社會是不賺錢的。

數據顯示,2015年大慶企業辦社會業務實現總收入87.64億元,總支出87.06億元,基本收支平衡;而2016年的這兩個數據是83.91億元和83.62億元。

資料顯示,石油公司辦社會業務固定資產原值超過110億元,淨值53億元;截至2016年底,油田公司辦社會涉及的崗位超2.8萬個。

王文有表示,“改革的步伐既需要積極又需要穩妥”,一部分業務是盈利的,一部分卻是需要吃補助的,所以需要區別對待。“比如市政下屬的學校工資是高於油田(下屬的學校工資)的,一下過去這麼多人,財政是否能夠託得住。這中間需要找到比較穩妥的辦法。”

《意見》規定,2018年年底國有企業需基本完成相關的分離移交,2019年起不再以任何方式為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2018年底如果不能完成‘三供一業’的移交工作,就無法享受‘五三二’政策。”上述人士透露,“也就是說,如果過了這個時間節點,不僅移交的事情仍可能要繼續推進,而且所有費用都要企業自己承擔。”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雖然各業務的移交時間有所差異,但若參照2018年底完成整體移交的時間節點,留給大慶的時間只有大約200天了。

独家|大庆油田200天会战:2.8万职工大移交、110亿资产腾挪

“主要壓力都在油田那邊”

大慶,是先有油田,後有城市的。

大慶油田發現於1959年。彼時,中央為了探明油田的真實狀況、建設油田試驗工程、告別國內石油產量低下的狀況,號召了一批吃苦耐勞、能力出眾的油田職工、退伍解放軍、大學畢業生,在遼闊的松遼盆地上展開了艱苦卓絕的石油會戰。

這一干,就是三年多。

如同許多資源型城市一樣,大慶的城市建設發展伴隨著油田的開發。從平房,到單位分配的樓房,再到商品房,隨著產能區內的家屬區逐步形成,就需要物業以及供水供電供熱接入管理。

大慶油田的企業辦社會可以說是大慶市的雛形:沒有油田方面在建設城市、完善生產後勤服務職能等方面的貢獻,就沒有如今的大慶。

正因如此,大慶企辦社會職能的剝離移交,有著鮮明的歷史特點,除了體量大、人員多、戰線長、輻射面廣等因素之外,長久以來居民生活與石油生產區域交叉、生產生活方式盤根錯節、企業的社會職能相對穩定等情況也增加了這項工作推進的複雜性。

其實,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慶油田就探索過剝離“辦社會”職能。

1984年,大慶建市的第5年,政府職能與企業職能就已經開始逐步分離;2004年,大慶市石油管理局(即油田公司的前身)所承辦的公安、消防、普通的中小學教育分離移交給大慶市;隨後,大慶市石油管理局的民用燃氣和液化石油氣業務移交給了專業公司,同時移交退出了部分的公交線路、醫療機構、供熱管網等方面的業務。

不過,大慶油田內部仍然沉澱著大量辦社會職能。

截至2016年底(下同),大慶石油公司為45萬戶居民供水,年供水量3800萬立方米;為28萬戶居民供電,年供電量3.01億千瓦時;為26萬戶居民供熱,面積達3400萬平方米;為27萬戶居民提供物業管理服務,面積達3400萬平方米。其中供熱和物業管理面積均佔大慶市行業總面積的1/3。

而在市政職能方面,石油公司擁有10條道路、2座橋樑、16個廣場、8個公園、3個湖泊、4座泵站、3座生活垃圾處理廠,公共交通運營線路44條,擁有車輛719輛,日載運乘客21.6萬次,公交市場分擔率達到70%。

移交工作體量之大、程序之複雜,超乎想象。對於這個在油田上建立起來的小社會而言,改變多年來的運營模式談何容易。直接面對壓力的將是大慶油田。

独家|大庆油田200天会战:2.8万职工大移交、110亿资产腾挪

移交路線圖

同時他也透露,供水供電這些分成居民用水(電)和產能用水(電),移交的部分應該只限於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部分,即居民用水(電)以及部分在居民區內的工商業用水(電);而產能用水(電)還是在油田的責任範圍內。

大慶移交的邏輯是“應交盡交、能交則交、不交必改”。第一財經查閱上述早期移交方案發現,除了院校、醫療衛生、幼兒教育、市政設施等業務全部移交大慶市政府或黑龍江省政府之外,對於“三供一業”,能夠進行社會化運營的,則轉移給社會資本承接。

其中,民用供水的接收單位為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民用供電交與大慶地區具備供電售電專業資質的國有電力公司;供熱與物業則分別交給了寶石花熱力公司與寶石花物業公司,據悉,這兩家公司均是由慶油公共服務公司、寶石花家園公司以及其他專業公司合資成立的子公司。

據悉,在整個移交過程中,涉及28287個崗位,其中職工23376人、非全日制用工4455人,外僱工456人(截至2016年底)。

怎樣安置好這2.8萬職工,是整個社會最關注,也是當地政府企業最關切的問題之一;對於這2.8萬的當事人而言,他們難免心有憂慮。

“我要是再不想辦法走出去,那就要和其他的人一樣,被交出去了。”林海(化名)有些憂心忡忡,他就職於中石油旗下的售電公司,正是這2.8萬分之一。他知道,不久之後他們的居民供電業務就要被交出去了。“如果未來,將上一級變電所交完之後,我們就徹底沒活幹了。”

移交方案指出,針對人員的安置,政府方面將這2.8萬人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企辦院校、醫療衛生、幼兒教育三項業務在職職工1萬餘人;第二部分是剩下的包括三供一業等業務在內的相關人員,約1.8萬人。

針對前者,政府方面希望直接劃撥至地方政府,試圖解決事業編制,或實行編制備案管理,並保障他們的待遇。而後者,則全部留在石油公司,政府希望企業方面克服困難,使用勞務輸出方式以化解人員安置矛盾,同時,勞動力市場與企業薪酬的價格差,全部由大慶石油公司承擔。

大慶油田方面也在想辦法尋找新的增長極,比如去海外。“有些國家的能源豐富,但是沒有配套的發電能力。我們就把發展成熟的一整套技術帶過去,把電廠建到整個油田的中心區來保障供電。”林海說。中國石油集團電能有限公司已經在15個國家開展電力相關的業務。

對於這些員工而言,選擇與挑戰並存,“比如是繼續端好油田這個飯碗,還是轉型去政府或別的企業,對於個人而言都是比較艱難的選擇。”上述國稅人士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