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獨角獸”助力中國新經濟崛起

近日,中國證監會連發9份文件開啟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CDR)的大幕。隨著CDR的正式開閘,投資者對流動性的擔憂也逐步升溫。對此,筆者認為,在A股已實現IPO常態化的背景下,一級、二級市場已形成了相對成熟、有效的流動性調節機制,因此,試點企業的發行上市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大壓力。此外,從長期影響來看,獨角獸發行上市將構築中國新經濟崛起的正向循環,中國新經濟將步入全面崛起的新階段。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有一個習慣,每當有規模稍大的新股發行時,市場中都會出現擔憂的情緒,擔憂流動性不夠,擔憂會不會對股指造成壓力等等。實際上,這種擔憂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事實證明,新股發行了這麼多,特別是募資規模比較大的新股也並沒有給市場造成太大的壓力和影響。

當然,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們也看到,此次對於“獨角獸”的發行,為了穩定市場預期,監管層也提前做了防範。

從制度方面的安排來看,證監會已明確表示,本次試點將嚴格按標準和程序甄選企業,把握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合理安排發行時機與發行節奏。同時,在修改承銷辦法時,證監會稱,為減少CDR對二級市場的衝擊,維護市場穩定,發行CDR可根據需要向戰略投資者進行戰略配售和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

有分析師測算,CDR初步融資規模在1700億元-3500億元,約佔當前A股總市值的0.3%-0.6%,對二級市場衝擊不大。

從緩解市場流動性方面來看,證監會近日批准6只“獨角獸基金”,上限規模總計3000億元,個人優先,認購單隻上限50萬元。這一設計也被業內解讀為:一方面是讓個人投資者分享CDR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減小CDR對二級市場帶來的流動性壓力。

此外,自5月1日起,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將分別由130億元人民幣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將分別由105億元人民幣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6月1日,A股市場被正式納入MSCI體系,外資將確定性增加對A股市場的配置,根據測算,短期和中長期所帶來的增量資金將分別達到700億元與17000億元。

因此,筆者認為,“獨角獸”發行對市場的壓力沒有想象得那麼大,市場也不必過度擔心,而應以更積極的態度歡迎“獨角獸”的發行,支持中國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