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是一項簡單的學習活動,而是聯接著整所學校的“中樞神經”

校長只有書:這所臺灣小學為閱讀搭了一套這樣的行政架構 | 頭條

閱讀不是一項簡單的學習活動,而是聯接著整所學校的“中樞神經”

在臺北市文山區萬興小學,閱讀不是一項簡單的學習活動,而是聯接著整所學校的“中樞神經”。尤其是自郭惠琳校長2013年走馬上任以來,五年間,學校圍繞閱讀發生一系列的組織結構重整、課程變革,學校在閱讀領域完成了從隨性發展到系統爆發的蛻變。


共識與遠見

要理解萬興小學及其背後的臺灣教育,首先要理解其“教育管理生態”的一大特點: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管理者等所謂的“領導”,在臺灣並沒有那麼權威和具有主導性。

在這裡,一項改革或者計劃要取得成績,必須藉助於各利益相關者的共識,“從共識中來,到共識中去”。也就是說,一項計劃的必要性只有得到大家的共識,它才能順利啟動,否則只會曇花一現;該計劃的益處也只有得到大家的共識,它才能被大家長久堅持,枝繁葉茂。一項成績的取得,也很難簡單地歸功於某人,或者某個時段。

回顧萬興小學在閱讀領域的成績,正有這種特點。

2000年5月,臺灣“教育部長”曾志朗向各學校強調閱讀的重要性,2003年“教育部”啟動“傳統藝術”扶持計劃,但力度並不大,學校也沒有竭盡全力去“對接”,只是申報了“相聲”項目。

“從當局到‘教育部’再到學校,任何政策都不會形成鋪天蓋地的壓制形態,比如上層一聲令下,下面座談會、研討會,各種徵文啟示,媒體炒作,轟轟烈烈,學校不會這樣。學校很少會踮起腳尖,為應對政策而疲於奔命。”郭惠琳校長介紹。

這一切都是在“潤物細無聲”的共識形態中進行的。從說唱藝術、圖像學習到摘要教學,在萬興閱讀系統架構成型過程中,既沒有校長行政推動,也沒有制度施壓,純是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解決問題自然延伸出來的。先嚐試的老師取得了成效,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加入,從語文到英語,到社科類(政史地),最後到自然學科,所有學科老師都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教師之間、科目之間的合作成為了常態。

經過前幾輪鋪墊,2013年郭惠琳出任萬興小學校長,在原有基礎上,先後開展了跨領域課程規劃、整合校內外資源、圖書課程開發、利用數字化設備等一系列工作,讓萬興的閱讀教育進入一個系統發力的全新階段,學校稱之為“精進期”。

時間軸

階段

具體內容




2001-2003年

萌芽期

(略)




2004-2008年

增能期

(略)




2009-2012年

實踐期

(略)




2013年

精進期

跨領域課程規劃

整合校內資源

落實一到六年級圖書館利用課程

發展低年級綜合領域實驗課程

2014年

數字化閱讀設備

教師數字化閱讀培訓

發展三年級閱讀素養課程


2015年

擴大教師閱讀社群

發展四年級閱讀素養課程

圖資利用教育融入各領域


2016年

全校教師圖資教育教學增能

發展五年級閱讀課程


2017年

全校教師圖資教育課程實施

發展六年級閱讀課程


萬興閱讀推動年表

“幸運的是,前任校長在閱讀領域已經做了大量鋪墊,團隊有自主研究基因、主動解決問題的冒險精神,因為大家在閱讀上有共識基礎,我只做好服務支撐和系統延展就OK了。”

郭惠琳言語間充滿謙和,聲音輕快溫柔,但如果說萬興小學這些年的成績純粹是前人栽樹的結果,那顯然是郭校長的過謙之詞。事實上,極有邏輯性和感染力的她有著很好的領導力,富有遠見地作了一些很關鍵的佈局。

畫龍點睛

其中,郭校長的點睛之筆是推動設立圖書教師。

隨著科任老師們在綜合課程研究的深入,圖書館平臺的功效擴大,人力不足和時間不足成為主要矛盾。郭惠琳意識到,萬興閱讀要向前邁進一大步,必須依靠一群專業的圖書教師來引領和銜接,而不是全靠興趣與自覺。

於是,她開始籌備,開會研討推動圖書教師。當時,大家對“圖書教師”的概念還很模糊。按照郭惠琳的設想,圖書教師必須有專業造詣,能夠與圖書館員、科任老師配合做閱讀主題活動策劃,做綜合課程研發,做資源整合,成為閱讀課程的推手。

“一所學校有了圖書館員,還要圖書教師嗎?”郭惠琳提出這一議題時,教師們反對意見多,在閱讀領域的每一次推進,都是阻力重重。課業繁重的教師不願當圖書教師,一是擔心學生考試成績下降,二是擔心影響自己的績效獎勵。

郭惠琳決定優先激勵那些願意擔任圖書教師的老師們,學校大幅度減少圖書教師原來的授課時間(從每週19節削減到9節),其餘工作量轉為閱讀課程,但圖書教師並沒有徹底退出科目,他要制定相應課程閱讀計劃,策劃趣味主題閱讀活動,給全校做示範。

很快大家發現,因為有了綜合閱讀課程項目的補償,圖書教師的績效獎勵不僅不會下降,還略有上漲,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也沒受到影響,學習能力反倒大幅度提升。於是,越來越多的老師願意來競爭圖書教師的職位了。

該項改革推出沒多久,臺北市發現設立圖書教師意義重大,正式發文推動此項改革。

三駕馬車

圖書教師的出現,對學校的管理體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經過摸索,萬興小學搭建出全新的閱讀團隊構架。閱讀團隊的核心由三架馬車構成:設備組長一名,圖書教師多名,圖書館員一名。

設備組長負責行政事務的處理,圖書經費的核銷,年度活動的規劃,比如閱讀主題活動,中文閱讀的推動,說唱團隊的培訓等。

圖書教師團隊由對閱讀感興趣的科任老師組成。比如,李逸雲老師,原是社會科老師,如今學校削減了她部分課程,抽出來負責閱讀活動規劃和圖書館利用課程設計與實施。

圖書館員(現為曾品方老師)則負責圖資教育的實施,館藏發展與維護,愛心家長的召募,閱讀環境的維護以及志工(即志願者)的培訓。其餘人員,包括校長,在閱讀方面都各有職責,但都為上面三種核心角色服務。

職稱

課程發展任務

工作職責

校長

引導學校特色課程方向,組織課程發展小組。

負責召集委員會議,實驗課程評鑑。

教務主任

發展實驗課程架構,規劃實驗課程進度,倡導課程方案。

執行實驗課程計劃,進行實驗課程評鑑,規劃成長計劃。

教學組長

課務安排,教學支援。

發展歷程檔案整理,教學檔案及學生學習,檔案整理。

信息組長

信息素養課程實施。

統籌並負責知識庫的建置,教師信息素養增能研習規劃。

系統師

信息素養課程實施。

信息設備的維護與教學支援,網頁的建置與維護。

設備組長

整合圖書室與閱讀資源,整合校內外資源,課程設計與實施。

訓育組長,領域教師。

整合訓導處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

輔導組長,領域教師

整合輔導處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

學年主任

整合年級課程,課程設計與實施。

圖書教師

閱讀活動規劃,圖書館利用課程設計與實施。

圖書館員 (圖資輔導團)

提供圖書館資源,擔任專家學者。

共讀書籍整理,提供圖資課程髮指諮詢。

萬興小學針對閱讀領域的行政構架

我們借主題閱讀活動來查看萬興小學的運作流程。

各類主題閱讀活動,由科任老師按照本學年教學計劃,向設備組長提交申請。設備組長會綜合科任老師的主題申請進行優化,比如自然學科老師提出在四月辦航天科技展,而教育局正在推交通安全,就結合政策熱點及課程安排,舉辦“未來交通”主題。

該主題由設備組長、圖書教師、圖書館員和自然學科老師策劃,提交校長辦公室。設備組長負責活動搭建,圖書教師協同科任老師做教學方案,而圖書館員會蒐集與航天科技、交通安全等相關的書籍資訊,並召集家委會等校外機構提供支持。

“閱讀研究團隊有了一個系統框架後,大家的工作開展從檯面下走到檯面上,科任老師之間的跨領域課程研究也更容易了。以前申請活動最多的是語文和社會學科。現在,自然科學,包括美勞課老師也紛紛加入。”郭惠琳校長表示,有了合理的行政架構,有了圖書教師的橋樑作用,老師們的積極性被激發起來。

校長只有書

剛到萬興小學時,郭惠琳觀察學校的整體閱讀氛圍。她發現“晨讀十分鐘” (7:50-8:00)時孩子們在認真閱讀,但老師大多在刷手機,於是瞅準機會,跟各班級老師吹吹風:孩子們讀書,老師們抽空能不能也讀一讀,給孩子打個樣?

一開始,這個提議遭到部分老師抵制。大家認為,校長可以規定學生什麼時候閱讀,但無權干涉老師的課外時間。有的老師建議減少頻率,每週推一次。郭惠琳不強推政令,只是反覆強調,每天學校廣播通知:“現在是晨讀十分鐘時間,請全體師生開始晨讀。”經過潛移默化,反對的聲音漸漸少了,老師們也形成了閱讀習慣。

不過,郭惠琳深諳“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針對閱讀課程的考評,學校雖然也有一定標準,但不僵化,比如不強制老師就某本書寫讀後感,只要求他們設計閱讀學習單,以啟發孩子閱讀。這些閱讀學習單會被彙總到教務處,為兩場大考提供素材。

“收拾”了老師,郭惠琳又將“黑手”伸向了學生。

跟大陸孩子一樣,臺灣學生課餘時間少,壓力大,有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所以圖書教師會在教學之前,跟家長溝通,這一年要做什麼樣的教學課程,希望家長配合。家長樂見其成。接下來就看小朋友本身,他願為課程花多少時間,到底如何拿捏時間。老師們一邊教學一邊觀察,逐步調整。

“小學階段的閱讀,核心是培養閱讀興趣和終生學習的能力,還有獨立判斷和思考能力,只要他們融入其中,獲得快樂,就是最好。我們給孩子很多選擇,不會去壞學生的胃口,”郭惠琳說。

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幫助同學們養成閱讀習慣,學校每年都會出臺獎勵政策,比如閱讀存摺、獎勵卡、書香小秀才、書香小舉人、書香小進士、書香小狀元、閱讀楷模等等,費盡心機。

“在萬興小學,學生獲得‘書香小狀元’的榮譽,就有權利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學校不僅會買來送給他,校長還要在書上題字,寫寄語,蓋章,當著全校同學送給他。我要告訴同學們,這個獎很了不起。”

郭惠琳開玩笑說,別的校長送禮物,有的送文具,有的送字典,“我告訴同學們,別的什麼也沒有,我就只有書。”

閱讀活動

獎勵辦法

實施對象

小一新生閱讀起步走

1.每閱讀完一本書即送一點;

2.完成小小精靈悅讀卡10點認證,可兌換一份獎品。

一年級

晨讀十分鐘

1.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上午7:50~8:00,晨讀十分鐘。

2.每個月達到12天以上,由晨讀小天使於下個月的第一週到圖書室進行認證,可獲得獎勵卡一張。

3.連續三個月通過認證者,於期末統一發放證書。

全校學生

閱讀存摺認證

1.認證方式:採低、中、高年級獨立認證。

2.認證標準:累積達以下點數時,可由班級導師認證1次。低年級每得30點;中年級每得20點;高年級每得10點。

3.晉級標準:每得到閱讀認證5次,可晉1級,由教務處設備組核章,並公開表揚。

4.等級區分及獎勵:

(1)書香小秀才級:頒給證書1張。

(2)書香小舉人級:頒給小獎品1份及證書1張。

(3)書香小進士級:頒給與校長合照1張及證書1張。

(4)書香小狀元級:頒給與校長題字之好書1本及證書1張。

全校學生

親子自編故事劇本徵集活動

1.組別:低年級組及中年組為親子共同創作,高年級組為學生共同創作。

2.獎勵辦法:各年段依成績高低評選出前三名頒發獎狀與圖書禮券。第一名300元,第二名200元,第三名100元。

學生及家長

小小說書人比賽

初賽:分低中高年級辦理,依報名隊伍的數量與表演成績決定進入決賽的隊伍;

決賽:不分年級,成績最優的前四名,代表學校參加臺北市小小說書人比賽。

獎勵辦法:依成績評選前四,頒發獎狀及圖書禮券,第一名400元,第二名300元,以此類推。進入決賽者頒發小禮品。

全校學生

閱讀楷模

1.班楷模:各班教師依據閱讀本數統計表推薦一人。各班推薦人選頒發班楷模獎狀。

2.校楷模:設備組依據閱讀質與量推選5位同學報請教育局審核,符合標準者給予獎勵。(各校每5班可推薦1人,未滿5班不計入)。

全校學生

線上讀書會

1.發表方式:以個別化讀書會方式辦理,開放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申請開立讀書會專區。

2.獎勵辦法:人選之讀書會,主辦單位提供3名獎勵,分別可獲得新臺幣300元,200元,100百元等值獎品。

四-六年級

與作家有約有獎徵答

2.獎勵辦法:首獎兩名獲焦點作家簽名書;幸運獎五名獲得小獎品一份;參與獎十名獲獎勵卡一張。

全校學生

學生閱讀獎勵機制

在閱讀領域長期以來達成的遠見共識基礎上,郭惠琳校長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和環境營造,針對教師和學生“各個擊破,軟硬兼施”,建立起了一條閱讀領域的“統一戰線”,最大化激發了師生的閱讀熱情,為學校後期的綜合課程研發設計和主題閱讀活動策劃,提供了更多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