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好樣子|雪山精神引領我前行

身边好样子|雪山精神引领我前行

身边好样子|雪山精神引领我前行

黃小平,現任武警西藏森林總隊副總隊長。1990年,他懷著對雪山的敬仰和嚮往,穿上軍裝來到高原。這些年的經歷啟示著他,軍人就應該像雪山那樣,聖潔、堅挺、從容、執著。

軍人就應該像雪山那樣,歷經時事變遷,巍然屹立,無言選擇

從入伍到那曲服役至今,28年的西藏軍旅生涯,他從一名新兵走到今天,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尤其是到武警森林部隊後,在很多次的“變”與“不變”之間,都選擇用忠誠感恩回應。

2002年初,他在武警西藏總隊任財務助理,機關大、環境熟,群眾基礎好、發展前景好。突然,一紙命令,他被宣佈抽組為武警西藏森林總隊的組建成員。在內衛部隊乾的順風順水的他真心不願意“被調整”,怕自己之前的辛苦和努力付諸東流,怕在原單位原崗位打下的基礎不復存在,怕到新的崗位上不太適應要從零開始。突然的變動使他茫然,走在營區的院裡,望著遠處被白雪覆蓋著的高山,打了個冷顫,是呀,雪山多年屹立,無言選擇,作為軍人,他的選擇就是服從。

身边好样子|雪山精神引领我前行

黃小平(第二排右二)

如果說從內衛調整到武警森林部隊時他還年輕,到哪都是幹,那麼,提起2014年的那次崗位調整,真是感慨萬千。根據上級命令,他從總隊後勤部長的崗位調整到林芝支隊任支隊長。他在任後勤部長之前已經在昌都支隊當過支隊長,現在又要回到支隊長的崗位,從總隊黨委常委變成黨委委員,不知情的同志還以為他犯了錯被貶,心裡難免失落,甚至有了轉業的想法。晚上,坐在宿舍的窗邊,凝望著北邊的雪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受雪山歷經風霜而不改的啟迪和組織把他從一個放牛娃培養成一名警官的刻骨銘心的恩情,不容在崗位上做選擇,在哪裡幹不是幹,崗位的調整又算得了什麼,他打起揹包,再一次來到了支隊長的崗位上。

在總隊工作期間,他曾三次提前主持上一級職務工作,後勤處副處長主持處長工作2年,軍需科副科長主持科長工作1年,特別是去年3月至7月,任副總隊長卻先後負責參謀長、總隊長工作4個月,期間,先後完成了“三項”比武、迎接上級考核等大項任務,困難與風險同在,辛苦與壓力並存,變的是肩頭的責任,不變的是巍巍雪山的陪伴,是他對崗位任務的態度和勤奮工作的勁頭。去年8月份,總隊在參加武警森林指揮部建制班比武競賽中,取得了組建以來此項比武的最好成績。

隨著部隊轉制改革的腳步日益臨近,他不自覺的回想起到總隊工作後的點點滴滴,腦海時常浮現陪伴著他走過16年的那一茬茬親愛可敬默默奉獻的高原官兵。感動自己的付出和他們相比是那麼微不足道,但他卻在組織的關愛下走上了師職領導幹部的崗位。在轉制改革的關鍵時刻,更應該帶頭講政治、帶頭守規矩、帶頭作表率,用不變的忠誠、不變的堅守、不變的情懷,站好軍旅生涯的最後一班崗。

軍人就應該像雪山那樣,飽受雨雪風霜,傲視群峰,無言退縮

十六年的高原森林兵之路,他與總隊同歲,一直懷著感恩之心為之奮鬥,其中滋味,一言難盡。組建定崗後,他到昌都支隊任後勤處副處長,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建一座支隊營區。接手後才發現其中的困難之大,昌都市政府根本沒有為支隊規劃建院留地,他揹著行李來到市政府,天天“蹲守”,經過一段時間的“死纏爛打”,終於讓他們動了心、鬆了嘴。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不到一年時間,支隊四個營區座落全部建成。這一年,在往返於比蜀道還難的西藏道路上,僅翻越海拔4800米距離120餘公里的達瑪拉山(號稱泥巴山)就有50餘趟,現在想想,再苦再累也值了。

2011年,他任昌都支隊支隊長期間,弟弟與弟媳雙雙煤氣中毒身亡,他的心裡悲痛欲絕,一邊要安撫白髮人送黑髮人的80多歲的父母,一邊要面對因悲傷喪失理智的弟媳家人。在他回家處理親人後事的第五天,接到昌都發生森林火災的情況通報,在兩位親人遺體火化後,因政委轉業待安置在內地,他就匆匆返回部隊指揮滅火作戰,來不及多和年邁的父母、悲傷的家人多說幾句貼心話。直到今天,家人的責怪時時表露。其實,當時的他是多麼的傷心欲絕,不敢面對父母那張流著眼淚、皺紋縱橫的臉。可面對任務、面對火情,在忠誠和孝道的抉擇上,必須要有更加寬廣的胸懷,因為他身後的那群兵付出的比我更多更多。

身边好样子|雪山精神引领我前行

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武警西藏森林總隊官兵在雪域高原長期面臨“三後”問題。後院問題,前期網上流傳很廣的“我不是小三,我不是寡婦,我有丈夫,我的丈夫是軍人”的視頻可以說是高原官兵“兩地分居”的真實寫照,總隊95%以上已婚官兵長期兩地分居,過著牛郎織女的生活;後代問題,小孩上學、就醫、照料等困難重重,大部分子女長期是家屬一人照看,尤如“單親家庭”,親情缺失嚴重。那曲大隊大隊長孫治國回家探親,半夜孩子提醒他,天黑了,爸爸你應該回部隊那個家,不要待在我們家。心酸至極!真像有些家屬調侃的那樣,你們真是獻了青春獻子孫;後路問題,官兵都在議論,高原情況特殊,好不容易達到自主擇業條件,轉制改革會不會沒有選擇?有些家屬就說了,我跟你結婚多少年,你跟我兩地分居多少年,難道我們要分居一輩子嗎?官兵的父母說了,孩子,你要把青春全都交到高原嗎?我們以後該怎麼辦?

西藏艱苦,眾所周知。他任總隊後勤部長時,彙總總隊駐拉薩部隊的體檢調查報告,發現常年在西藏工作的幹部、士官心臟普遍變大。目前,總隊評殘和病退的人員就有45人。高原多發的疾病,如高原肺水腫,對官兵肺部造成不可逆損傷,高尿酸血癥,容易造成腎衰竭,血栓,容易造成心梗腦梗肺動脈阻塞。西藏官兵不孕不育的多,家屬流產的多。在藏工作這些年,他的身體素質也是逐年下降,睡眠質量差、血壓高、膽固醇高,指甲嚴重凹陷……這些事,我很少在部隊官兵中提起,這樣的故事在西藏太多。時任那曲大隊教導員李京東孩子剛出生就夭折去世;林芝支隊原參謀長王飛孩子生下來就是腦癱;政治部文化新聞工作站站長王克在參加“雷霆行動”深入羌塘保護野生動物時,患急性肺水腫,深度暈迷,與死神擦肩而過。16年來,聽到最多的就是“寧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的口號,看到最多的就是堅韌執著、永不退縮的一個個身影。這就是支撐我紮根高原、無悔奉獻的源動力,這就是他不後悔、不退縮的高原初心。

軍人就應該像雪山那樣,面對烽火硝煙,直插雲霄,無言失敗

“在西藏,躺著就是奉獻”,這種“守成”的心理大有人在,可在大家眼中,他偏偏是那個愛“折騰”的人,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較真碰硬,以完成任務為天職。

身边好样子|雪山精神引领我前行

2010年5月15日至30日,“高原利劍”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勤行動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羌塘無人區展開,執勤官兵面對的是兇狠的盜獵分子、極端的道路和惡劣的氣候環境挑戰。他當時是總隊後勤部副部長,任副總指揮,抓捕時的危險場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5月20日中午,巡邏分隊經過6天的跋涉,突然接到日土縣森林公安局情況通報,2名盜獵藏羚羊犯罪嫌疑人拒捕,駕摩托車逃竄。情況萬分緊急,戰機稍縱即逝。官兵們顧不得頭痛、胸悶、呼吸困難等強烈的高原反應,火速向事發地增援。追捕官兵終於在前方的開闊地發現一輛摩托車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官兵們立即進入臨戰狀態,用擴音器大聲喊道:“你們是幹什麼的?請停車接受檢查。”

身边好样子|雪山精神引领我前行

“我們是地質隊的。”對方答道。“你們已經進入羌塘國家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我們要依法進行檢查。”官兵們正要過去檢查,只聽“啪”的一聲槍響,子彈從戰士耳邊飛過,槍聲就是盜獵分子心虛的回答。

官兵一邊喊話,勸其放下武器,一邊收緊包圍圈,向對方聚攏過去。盜獵者一看大勢已去,瘋狂地駕著摩托車企圖衝出包圍圈,同時還用小口徑步槍拼命頑抗。一時間,此起彼伏的槍聲在空曠的大地上不絕於耳。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奮力追捕,2名盜獵分子在日土縣北山落網。

身边好样子|雪山精神引领我前行

2015年5月12日米林縣羌納鄉滅火作戰中,他作為支隊長,綜合判斷現場形勢後,向現場指揮員自治區副主席邊巴扎西建議迅速把山谷裡的四百多名群眾撤出來,副主席採納了他的建議,立即下達了命令。幾分鐘後,山谷發生火爆,一下子濃煙滾滾,看著群眾已經安全撤出山谷,手心不由得捏了一把汗。滅火作戰結束後清理火場時,發現平時機智靈活的猴子在山谷中被燒死了好幾只,事後想想都覺得後怕,如果不及時建議撤出群眾,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在幾十次高原滅火作戰實踐中,他帶領官兵拓展“四化”“五聯”訓練新路,研究總結出高原滅火“三結合、三線、三快”原則和“控線、滅點、清中間”戰法,部隊戰鬥力進一步提升。連年組織千里防火大宣傳活動,近些年,西藏火災次數明顯減少,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高原的雪山青山相互交映,構成了難得的世間美景。一代又一代高原森林兵靠的就是“堅忍不拔、巍峨不屈、感恩向上、敢為人先”的雪山精神,戰天鬥地,攻堅克難,去守望雪山的安寧祥和。

作為一名28年軍齡的高原老兵,面對轉制改革的新考驗、履職盡責的新挑戰,我將穩住心神、保持定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習主席保持高度一致,按照指揮部黨委確定的“把準方向、平穩過渡、順利轉制”的目標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投身改革強軍自覺維護好武警森林部隊的榮譽,堅守好綠色軍裝的操守,守護好雪域高原的聖潔,像雪山那樣聖潔美麗、堅韌挺拔,守望世界屋脊,用實際行動為軍旅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本期監製:楊文嶺 主編:王 雪 陳維奇

|校對:韓興華 莊申林 張 傑 胡 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