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花腰傣”是一個有著神奇傳說與美麗服飾的民族,據說是兩千年前遺留在哀牢山腹地的古滇國皇族後裔,是古代民族遷徙的落伍者和古傣民族原生型文化的傳承者。花腰傣完整地保存著古傣先民古樸原始的自然崇拜、祭祀、巫術等習俗,其花街節被譽為“東方情人節”。

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01 概況

戛灑鎮位於玉溪市西部,地處“雲南中心、滇中腹地”,省道218線橫貫,鎮域區位與交通優勢明顯,鎮域面積415.60平方公里,鎮域常住人口59816人,下轄239個自然村。境內擁有哀牢山、紅河谷、石門峽、南恩瀑等眾多獨特的自然風光,生物種類多樣,生態系統較為穩定。

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02 特點

/ 1 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 /

戛灑依託豐裕富饒的哀牢山珍稀資源和生態秀美的紅河谷熱壩田園,突出俏麗迷人的花腰傣風情特色,立足“生態為本、全域旅遊”,全面提升“神秘哀牢山、風情花腰傣、勵志褚橙園” 品牌形象,打造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花腰傣民族文化旅遊目的地和旅居一體鄉村康養度假勝地,構建戛灑文旅小鎮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全國旅遊特色小鎮之“戛灑模式”。

通過以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產業融合發展,使一、二、三產與旅遊交融互促,經濟融合,鄉村旅遊大發展,戛灑正插上“旅遊”翅膀,實現旅遊產業全域輻射帶動。近三年,旅遊企業上繳稅金年均增長率已超過15% 。全鎮共有賓館飯店241家,床位4371個。 旅遊業從業人員9300餘人,帶動周邊農民就業7400餘人。

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 2 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 /

從土地利用方面,精明增長,組團佈局;集約節約,分期建設;科學高效利用土地,產鎮融合;疏密有致規劃佈局,宜居宜旅。主要進行了生態環境治理、綜合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建設等。

保護營造出“六河一江”山水格局與“河谷熱壩”田園風光相結合的總體城鎮格局與形態;初步展現出體現俏麗花腰傣特色的建築風格,鎮區風貌明顯改觀;典型亞熱帶綠化景觀與花腰傣風情小品相融合,體現出濃郁花腰傣風情特色;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構建秀美整潔的“六美”鄉村。

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 3 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 /

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加強對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保護和傳承,開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著力打造非遺文化品牌,推動多產業融合發展,成立了新平縣花腰傣手工藝品開發協會、戛灑土鍋製作專業技術協會等。

戛灑鎮加強對民族文化中的音樂、舞蹈、技藝的宣傳力度,積極組建花腰傣群眾文藝隊,組織藝術團深入村社區對群眾文藝隊進行舞蹈培訓,廣大文藝工作者把文化送到基層的同時創新作出大批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

建設文化活動場地,提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場所。建設鳳凰廣場,花腰傣民族文化傳承園項目等。民間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走進校園,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活動。

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 4 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 /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高,道路通暢情況良好,給水管網全覆蓋,鎮區汙水管網全覆蓋。

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03 機制體制探索

實現交通、規劃、環保三機構的統一設置與統籌服務,實現“三所合一”。實現規劃管理

數字化,科學高效。重視規劃設計的前瞻性研究,注重與科研院校等機構持續合作。堅持特色導向,將主要規劃的編制、實施協調融合起來。堅持高起點規劃。

建立為民服務站點,成效形成真正的“一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工作機制,建設親民為民政府,提升服務功能。在全縣率先成立鄉鎮一級的綜合執法隊。集鎮市場化運作、綜合執法,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探索建立鎮村組環衛一體化建設管護體制機制。

建立“政府搭臺、市場導向、企業主體”的綜合開發運營機制,採用“公司+市場+合作社+農戶”的旅遊開發模式拓寬省外客源市場。

花腰傣風情小鎮:雲南戛灑鎮——中國第二批特色小鎮

04 發展目標

按照“規劃控制、企業主導、政府引導、市場配置”的工作原則,突出要點、強化措施,通過三年的努力,將戛灑花腰傣風情小鎮創建成全國一流特色小鎮。小鎮核心區達到4A級旅遊景區標準,集中供水率、汙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實現公共WIFI全覆蓋,實現年接待遊客32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6.5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