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邦研究院:智慧物流品牌日引發生態競速

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6%,根據產業發展週期判斷,現代化物流行業仍處於成長期中間階段,發展智慧物流被認為是提速物流現代化的重要路徑。5月6日,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主辦、日日順物流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峰會在京召開,中鐵快運、菜鳥網絡、高盛、DHL、日日順物流、小米科技、海康威視等企業共同成立“智慧生態物流品牌聯盟”,以期通過構建智慧物流生態圈,加速應用場景落地。

三重內涵的物流節

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自2016年起每年5月6日舉辦,取“56”諧音“物流”,定位為物流人的專屬節日,目的是從智慧物流的行業、品牌和人(從業者)三個層面,推動行業生態形成和發展提速。

1.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研判趨勢徵集對策

熱概念下需要冷思考,相對於概念的走熱,智慧物流本身依舊處於起步發展階段。近到行業技術創新、應用場景、標準規範、以及對企業供應鏈管理的影響,遠到與社會經濟生活的關係,與特定產業的融合發展,乃至人工智能等技術帶來對人力資源的衝擊及倫理問題,都需要行業企業、政府、第三方機構等主體共同參與交流。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提供了一個研判智慧物流發展趨勢和徵集行業對策的平臺,通過分享智慧物流應用案例,激發傳統倉儲物流企業轉型積極性,營造產業發展氛圍。

2.吸引智慧物流企業參與,為品牌賦能

智慧物流拓寬了倉儲物流行業邊界,其商業模式從提供服務變成提供行業供應鏈解決方案。除倉儲物流企業外,可穿戴式設備、倉儲機器人、無人汽車等智能設備企業,物聯網、大數據分析、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類技術企業,以及提供智慧物流解決方案的諮詢機構、投資機構,都是行業新的參與主體,這其中也將誕生一大批高價值品牌。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吸引相關企業進入同一生態內,圍繞用戶需求,將企業現有資源投入到新的應用場景中形成解決方案,實現品牌賦能。

3.關注物流從業者權益,創建物流人專屬節日

全國共有5000多萬物流從業人員,其中有2000多萬貨車司機,200多萬快遞小哥。調查顯示,貨車司機、快遞小哥等群體每天累計工作時長多達12小時以上,平均每月只能休息3-5天,與家人聚少離多,80%以上無法按時吃飯,50%以上患有頸椎病、胃病等慢性病。貨運司機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只有25%,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這些人辛苦勞作,創造了每年250萬億的社會物流總額,社會對其尊重和了解卻非常有限。讓5000多萬的物流人更加體面地工作、快樂地生活,使卡車司機、庫管員工、快遞小哥以及全體物流人的勞動創造獲得全社會的尊重,是創建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的初衷。

億邦研究院:智慧物流品牌日引發生態競速

生態路徑為產業發展提速

1.數據和共享理念為生態圈打底

本屆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的主題是“誠信生態、智慧互聯”,如何構建智慧物流生態圈是峰會討論的核心議題。“商業生態系統”的概念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穆爾(Moore)於1993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首次提出,所謂商業生態系統,是以相互作用的組織和個體為基礎的經濟群落,具體到智慧物流領域,其核心生態囊括了設備製造商、倉儲物流企業、物流園區、電商平臺、諮詢機構、投資機構、政府等主體,而其延伸則覆蓋整個國民經濟。商業生態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企業網絡,其優勢在於充分調動企業間資源的相互協調和聚集,當前,數據的積累和交互加速了生態系統內企業的協同,而近年來共享經濟的發展讓企業更願意接受共享理念,促成本屆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峰會上“智慧生態物流品牌聯盟”的成立。

2.成本利益均攤為產業發展提速

智慧物流行業整體處於頭部企業推動發展階段,倉儲物流智能化設備研製、管理系統的開發、新技術的試驗都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而相應的,也能在行業內佔據先發優勢,獲得資本市場關注。生態模式下,投入產出模式發生根本變化。投入方面,同一解決方案內的參與方,如居家大件物流中無人倉設備、幹線運輸、末端配送、管理系統以及作為業務來源的電商平臺、品牌企業,可通過內部協作分攤各自環節成本。收益方面,一方面是解決方案帶來的各方受益,如物流運營企業業務量增長、電商平臺交易額增長和品牌企業的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則是獲得超越傳統經營回報的品牌價值回報,具體包括用戶體驗、忠誠度的提升,以及資本市場上的估值增長。而潛在的價值回報能夠吸引資本參與,以智慧物流品牌企業的未來收益吸引投資降低前期研發和業務拓展成本,助推產業起步加速。以日日順物流為例,依託多年深耕大件物流專業能力,在家電、家居、健康出行等領域形成了成熟的大件商品物流解決方案,並推出行業內首個居家大件物流行業標準——天龍八步,構建起居家大件物流生態圈,在實現生態圈內參與企業共贏的同時,顯著提升了居家大件商品的網購率、物流時效和用戶體驗。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大件商品網購在“雙十一”等網購節中的佔比已從2014年4-5%提升至超過20%。

3.供應鏈協作持續創新應用場景

基於互聯網的新型商業模式無限拉近製造企業和終端用戶之間的距離,也對供應鏈組織產生了新的需求,形成新的供應鏈應用場景,這些場景的落地需要整條供應鏈內參與方的協作,使構建智慧物流生態成為優選路徑。首先,當日達、次日達已成為網購用戶體驗的基礎需求,對於非自營物流的平臺,提升供應鏈反應速度和靈活性,需要同一生態內的品牌商、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在倉儲分佈、系統銜接、流程銜接上高度協調。其次,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末端配送、安裝等環節已成為感知用戶的重要觸點,用戶行為數據沿供應鏈反向傳遞,形成新的價值點,即生態價值。最後,末端配送方式的創新,產生了智能快遞櫃、包裹代收點等新的供應鏈節點,社群經濟的快速崛起把這些節點變成了新的消費入口和網絡觸點,形成新的交互場景。如日日順樂家將便利店店主發展成小順管家,既可通過社群提供日日順平臺上的產品和服務,又可將社群交互中發現的用戶需求反饋給平臺,與平臺資源方共同制定解決方案,實現共創共享。供應鏈效率的提升、新的數據價值和交互場景創新,都是智慧物流應用場景落地的具體案例。

迴歸到以人為核心

物流現代化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戰略。構建智慧物流生態,是以物流人為核心,改善物流人從業環境,提質人力資源,解決傳統崗位再就業的重要路徑。人工智能是智慧物流的核心技術,自動貨架、自動分揀、倉儲機器人、無人卡車、無人機等裝備取代人工是必然趨勢。截至2017年,全國已累計建成自動化立體庫2600多座,無人設備的場內應用條件基本成熟,隨之而來的物流行業失業擔憂也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生態發展模式,是提升物流人專業水平,解決物流從業者轉崗、轉業的有效方式。以日日順物流為例,2014年通過車小微創業平臺,使社會車輛司機、家電維修店主註冊成為車小微,轉型到日日順平臺上提供末端送裝、維修服務。社群經濟快速崛起後,車小微又可借日日順平臺轉型成為微店主,在日日順居家大件物流生態內實現人力資源持續流轉。相比而言,智慧物流生態是個更大的商業系統,具備更強的內部自我進化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