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我國傳統養生認為冬季天冷更應該“養腎”,因為腎主全身陽氣生髮,古人認為五色對應五臟,而黑色對應腎臟,所以,冬季適當增加些黑色食物,可以保護我們的腎臟。黑色食物是指含有天然黑色素而呈黑色、紫色或者深褐色的食物。

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烏雞、紫菜、黑棗、栗子、海參等。

黑米:米中珍品

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黑米

古代是專供皇家的“貢米”,又稱烏米、黑粳米,最早發現於陝西洋縣。不同於紫米,紫米為南方產。黑米粥營養豐富,具有很好的滋補作用,民間就有“逢黑必補”之說,被稱為“補血米”、“長壽米”。黑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以及鐵、鈣、錳、鋅、硒等微量元素。黑米含有花青素,具有抗氧化,預防癌症。可入藥膳,對頭昏目眩、貧血白髮、腰膝痠軟、夜盲耳鳴症、療效尤佳。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

食用方法:黑米粥,黑米飯,黑米飯糰。

黑豆:腎之谷

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黑豆

黑豆屬於大豆,腎型,也叫烏豆。蛋白質含量高達36%~40%,是肉類的2 倍、雞蛋的3倍、牛奶的12 倍。還富含葉酸、亞葉酸、維生素B2、胡蘿蔔素,鐵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大豆異黃酮和染料木苷,這兩種具有雌激素樣的作用。黑豆皮中含有果膠、乙酰丙酸和多種糖類,能養風疏血,有解毒利尿的作用、名目益精的功效。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常食黑豆,能軟化血管,滋潤皮膚,延緩衰老。特別是對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有益。

食用方法:提前泡5個小時以上,煮食,炒食,或打豆漿。

溫馨提示:小朋友不宜多食,黑豆炒熟後多食容易上火,宜少食,女性可常吃。

黑芝麻:補腎防脫髮

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黑芝麻

黑芝麻歷來被視為健腦益智、延年益壽的佳品,是天然食品中少有的高鐵食物,有養血的功效。含脂肪達50%以上,所含脂肪酸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防治心血管疾病。芝麻含有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對白髮、脫髮有較好的食療保健作用。在烏髮養顏防衰老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食用方法:芝麻魚餅,黑芝麻25克,淨魚肉150克,豬肉25克,雞蛋清一個,溼澱粉40克黃酒25克,植物油和鹽適量和好烙餅。

黑棗:補腎養胃

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黑棗

黑棗也稱君遷子,可入藥,有“營養倉庫”之稱。黑棗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如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脂肪、果膠和蛋白質等、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更重要的是黑棗中含有單寧和黃色素等生物活性物質,有極強的增強體內免疫力的作用,並對賁門癌、肺癌、吐血有明顯的療效。黑棗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和磷、鈣、鐵等營養成分。

食用方法:可做洗淨直接食用

黑木耳:減脂排毒

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木耳

木耳也被稱為“素中之葷”,木耳多糖具有抗癌的作用。木耳鐵含量非常高,具有養血的作用。木耳含有果膠,常吃具有清腸滌胃的作用。適合肥胖、高血壓、血管硬化、體虛、便秘等病症。黑木耳入廚可炒、燒、燴、燉,既可作為主料成菜,也可作湯菜中的配料。

食用方法:涼拌、木耳炒肉、也可醋泡木耳、黑木耳紅棗粥。

栗子:腎之果

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栗子

栗子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栗子含有豐富的不含和脂肪酸、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佳品。栗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常吃對口舌生瘡、空腔潰瘍有益,栗子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美容養護皮膚有幫助。

溫馨提示:糖尿病患者、小朋友及消化不良者少吃。最好熟著吃,生吃過多難消化。每天食用以5~10枚為宜。

烏雞:女性補益佳品

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烏雞

烏雞也稱烏骨雞,江西泰和的烏雞最為著名,是我國特有的藥用珍禽,我國著名的中成藥“烏雞白鳳丸”的主要成份是烏骨雞的肉、內臟和骨,是婦科常用良方,烏骨雞的皮膚和內臟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 呈現出深黑色。烏雞含有18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非常容易吸收。還能提高血小板數目和功能, 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機能有一定的增強作用。實踐證明,烏雞的營養成分能夠延緩衰老。

海參:海產八珍

常吃黑色食物,真能補腎嗎?

海參

海參以富含蛋白質,黏多糖、硒多糖和海參素而著稱,對人體滋補強身的作用可與人參媲美,一直被人們視為佐膳佳品和強身健體的滋補品。近年來海參的醫療、保健價值已風靡全球。現代科學研究證明,海參體內含有50餘種有益於人體生理活動的營養成分,其中蛋白質含量極高,適合坐月子的女性。

食用方法:海參小米粥

我國古人“有逢黑必補”的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是很多黑色食物不光含有天然的黑色素,抗氧化,延緩衰老,還含有鐵等礦物質,是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的一類食材,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更推薦大家常吃,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1、肖蒲鮮.黑色食物與保健養生 湖南中醫藥導報〔J〕1999-08

2、無名.冬補腎氣常吃五種黑色食物.中國糧食經濟〔J〕2016-02-01

2、楊月欣,王光亞,潘興昌.中國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M〕2009.11

3、王琦.中華飲食便典.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M〕2011.5

4、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作者信息:張光成 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高級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