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銀行受青睞,五大模式解決賣糧難

現在正是麥收大忙時節,各地抓住晴好天氣有利時機,全力搶收,力保顆粒歸倉。那麼,收好的糧食放哪兒?賣給誰?收益如何?是農民朋友最為關心的問題。

以前,要麼是隨行就市把糧食賣掉,要麼是自己存起來,等時機合適再買。如今,新打的糧食又多了一個去處:糧食銀行。把糧食存進糧食銀行,有啥好處呢?有請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帶來今天的農經漫談。

糧食銀行受青睞,五大模式解決賣糧難

徐春暉:近年來,在全國很多地區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糧食流通形式:“糧食銀行”。那麼,何為“糧食銀行”?有人下了這麼個定義:農業企業在提供糧食倉儲和收購等傳統經營業務的基礎上,依託企業信用, 以農民存糧為載體,向農民提供“延期點價”收購、短期融資和存糧價格保險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務的統稱。“農戶走進糧食銀行,就如同走進了商業銀行的儲蓄所,只不過存取的內容發生了改變——從現金變成了糧食。儲戶”可憑藉“存摺”隨時提取、購糧、折現。

“糧食銀行”也的確讓農戶嚐到了甜頭。農戶張大哥說,去年他將收割的小麥存到“糧食銀行”,不僅售糧價格比市場上每公斤高出4分錢,而且每月還可以拿到利息,糧食兌換農資還可以享受比市場價低15%的優惠政策,要是到年底一併取現,每公斤小麥合到2.52元,比剛收穫時出售價格高出一截,他家4畝地每年可以增收1000元左右。

那麼,倍受青睞的“糧食銀行”,有啥特點呢?我覺得一是存取自由。“糧食銀行”存取時間通常為一年,其間糧權不變,可以隨時提取存糧或兌現。二是保值增值。農民存糧後可以直接提取現金,也可以根據市場價格變化隨時進行結算。如果市場價格上漲,就按上漲價格結算,糧價下跌時可按照存入量兌換等值的糧油產品。三是與便民連鎖店聯網,兌換方便。農民憑“存摺”可到糧食系統開設的“糧油超市”兌換不同品種的糧油或其他商品。是不是非常的方便。還真是:糧食存銀行,賣糧不用慌。

糧食銀行受青睞,五大模式解決賣糧難

徐春暉:據瞭解,目前“糧食銀行”有五大運作模式:以物換物的“廣饒模式”、銀企合作的“龍江模式”、三業融合的“太倉模式”、政府背書的“鳳台模式”,以及中糧的“糧食銀行+”模式。單單是中糧“糧食銀行+”模式,2017年就涉地面積598萬畝,惠及約41萬戶農民,帶動農民增收5949萬元。其實,不管是廣饒模式、黑龍江墾區模式、還是太倉模式、鳳台模式等模式的推陳出新,不僅豐富了糧食銀行的業務內涵,也給予了糧食銀行更多的發展可能。“糧食銀行”的出現,對於減少糧食資源損失,提高農民糧食消費質量,改善農民生活,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辦“糧食銀行”,不僅切實提高了農民的收益,還實現了政府多年倡導的“糧食不落地”精神,更推進了農村土地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為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落實、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的實踐參考。當然,“糧食銀行”屬於新生事物,還需逐步加強管理和完善,我們應多一分支持。在運營過程中相關部門不能缺位,必須制定合理可行的辦法來防範風險。我們也期待著“糧食銀行”能遍地開花,來造福我們的廣大農民。

糧食銀行受青睞,五大模式解決賣糧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