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 搭建民心相通之橋(聚焦上合組織青島峰會)

花開萬朵,風捲細浪,孟夏的青島進入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時間。6月9日至10日,習近平主席將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7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機構負責人一道,共商合作大計:安全合作、經濟合作、人文合作……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青島峰會特有的人文之光,也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上合組織人文合作豐富多彩的行動和成果。

從倡議到現實,讓民意基礎更牢固

人文合作是相互瞭解和增進友誼的重要橋樑。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5次出席上合組織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每次講話都為加強人文合作、促進相互理解發出倡議。隨著這些倡議化為行動、變成現實,各成員國人民的心也越走越近。

——2013年,比什凱克。“中方將在上海政法學院設立‘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願意利用這一平臺為其他成員國培養司法人才。”次年5月,培訓基地在上海揭牌,並於2017年9月投入使用。

——2016年,塔什干。“今年7月在北京舉辦上海合作組織青年合唱夏令營,為本地區和平友好事業培養後備力量。” 當年7月,首屆上海合作組織合唱夏令營專場音樂會在北京舉行。

——2017年,阿斯塔納。“中方倡議建立媒體合作機制,將主辦本組織首屆媒體峰會。”一年後,上海合作組織首屆媒體峰會在北京舉行,成員國之間簽署了一系列媒體交流合作協議和備忘錄。

人文交流,溫潤似水。

自去年擔任輪值主席國以來,中國全方位開展友好交往和人文交流,築牢上合組織發展的社會民意基礎,成功舉辦了系列重要機制性會議、大型多邊活動等160多項(場)。進入5月,活動更趨密集,首屆上合組織成員國旅遊部長會議、上合組織成員國文化部長第十五次會晤……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列的世界文化遺產中,有20%都在上合組織所涵蓋的區域內,“因此,上合組織聚集著巨大的精神文化財富,在保護和增加的同時,更要對其充分利用,來造福當代和後代”。

從歷史到未來:讓友誼紐帶更堅韌

翻開歷史這本大書,中國與其他上合組織國家長期友好,不乏動人篇章。

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取經,天竺的鳩摩羅什和達摩祖師負笈東來;唐朝詩人李白的詩篇深受吉爾吉斯斯坦人民喜愛,該國托克馬克市的書店裡,可以找到用中、吉、俄三種語言編寫的《李白詩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音樂家冼星海同哈薩克斯坦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結下深厚友誼,冼星海創作出交響樂《阿曼蓋爾德》,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

知道走過的路,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無數的文化使者留下世代相傳的故事,讓友誼紐帶更加堅韌。

俄羅斯芭蕾舞演員弗格爾曼·費迪南擔任廣州芭蕾舞團主演20餘年,現在廣州市藝術學校任教,把青春獻給了中國的芭蕾事業;哈薩克斯坦男歌手迪瑪希在中國的歌手競賽真人秀節目中表現搶眼,許多中國人也饒有興趣地去了解他身後的國家。

文明交匯,文化並存,彼此真誠對話、包容互鑑,各國民眾的心因此牢牢系在一起,為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打牢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從建議到期望:讓文化交流更多彩

上合“大家庭”增添新成員,文化交流合作放異彩。

塔吉克斯坦總統戰略研究中心第一副主任薩法羅夫·賽福洛建議廣泛引進其他成員國百姓喜聞樂見的影視娛樂節目,翻譯出版優秀文學作品,為增進相互瞭解提供更多便捷渠道。

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基金會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問題專家魯斯蘭·伊茲莫夫建議整合上合組織各國專家學者資源,成立上合組織高級智庫;將“上海合作組織大學”實體化,為本組織培養更多高水平人才。

在吉爾吉斯斯坦前景研究中心主任、俄羅斯大歐亞專家平臺協調員謝爾蓋·馬薩烏洛夫看來,各國政府和團體應多舉辦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文化活動,以鞏固成員國之間的長期睦鄰友好關係。

拉緊人文紐帶,這也是青島峰會承載的心願。讓心靈相通,為睦鄰友好合作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閱讀全文:http://sn.people.com.cn/GB/n2/2018/0610/c378287-31685831.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