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多年曆史的惠州豐湖書院

豐湖書院,位於惠州西湖景區內,是廣東四大書院之一。

七百多年曆史的惠州豐湖書院

1244年(宋淳祐四年),惠州太守趙汝馭於府城西南銀崗嶺創立聚賢堂。又稱十二先生祠。

1254年(宋寶祐二年),惠州太守劉克剛改聚賢堂為豐湖書院,

1299(元大德三年),重建。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惠州知府王瑛將書院遷建於西湖黃塘。清雍正年間,知府吳簡民將豐湖書院再遷建於西湖永福寺右側。

七百多年曆史的惠州豐湖書院

1802年(清嘉慶七年),知府伊秉綬籌銀5000兩,復遷建於黃塘寺左側,禮聘嶺南名士宋湘為山長,招生講學,一時四方學儒雲集,書院名聲大振。宋湘親書“豐湖書院”名額和“人文古鄒魯 山水小蓬瀛”楹聯,刻石立於書院大門。伊秉綬在院內大堂壁上題刻隸書“敦重”兩字,為生員標榜為人為學的準則。

1819年(清嘉慶二十四年),知府羅含章和各富紳共捐銀1.5萬兩,增建書院校舍30多間。將其中130兩分給當商生息,作為書院經費的一部分。併為豐湖書院訂立聘師、招生、教學、財務等系列規章,規定書院講師須擇兩榜出身(翰林)品學兼優者,由地方士紳公議,報府具名聘請。曾任翰林院編修、文淵閣校理的李仲昭,以及名士蔡錦泉、石德芬等,先後受聘於書院講學。每年十二月,府屬各縣考取生員(秀才),甄別選送報府。次年正月,各縣所選生員分兩日赴院考試,擇優出榜。每年取正課生員40人、附課生員30人。羅含章還為書院增添經費,捐銀400兩作為倡導,發動募集基金,一時上下響應,共籌銀1.4萬兩投放在歸善、博羅兩縣的當鋪生息,作為書院日常經費。

七百多年曆史的惠州豐湖書院

1885年(光緒十一年),原翰林院編修梁鼎芬謫降後,受聘為豐湖書院山長。他主張“以文章道德氣節倡後進”,治學嚴謹,對生員要求嚴格。在書院主講3年,為惠州培養許多人才。江逢辰(官至吏部主事)、李綺青(官至吉林寧安知府)、張慰臻(執教豐湖書院10年)等進士都出自他門下。梁鼎芬還創建“豐湖書藏”(圖書館),並具名柬請省內外的顯宦名流捐贈圖書,共募集圖書典籍5.6萬多卷,親手題簽,自訂部目,編《豐湖書藏目》8卷。建有藏書樓3間,題名“書藏”。親訂管理條例,設專人保管。自宋至清,惠州豐湖書院馳譽嶺南。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書院改辦為惠州府中學堂。1946年(民國35年),改為廣東省立惠州師範學校,1978年改為惠陽專區師範專科學校,1986年與惠州教育學院聯合辦學,1993年9月組建成惠州大學。

七百多年曆史的惠州豐湖書院

豐湖書院匾聯為花崗石質地。匾額“豐湖書院”長3.66米,寬0.89米,字徑0.53至0.57米;楹聯“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各長2.83米,寬0.4米,字徑0.19至0.4米。字體均為行楷,清代名士宋湘於1801年(嘉慶六年)三月任豐湖書院山長時撰寫。書法莊重靈秀,渾厚超逸;聯語對仗工整,言簡意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