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就要一生孤獨?這三個媽媽成功打破孩子沒有朋友的魔咒

自閉症孩子就要一生孤獨?這三個媽媽成功打破孩子沒有朋友的魔咒

在真實故事:來自星星的少年們是如何交朋友的?一文中,有很多家長留言說,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去交朋友。為此,我們請到圈內的三位資深家長,在社交方面,他們的孩子有各自不同的特徵,有的交到了朋友,有的沒交到。不管有沒有交到朋友,家長都在為孩子社交而努力著。

接下來看看,這些家長是怎麼做?

人物一

森森/中度自閉症/18歲/在職高讀高二

特徵:被動社交

朋友數量:無,但有特殊需要孩子和普通孩子玩伴

怎麼讓自閉症孩子教到交朋友,森媽有一定的心得體會,她認為,孩子越小越容易交到朋友,因此,從小學起,森媽從家長和孩子兩方面入手,幫森森建立玩伴群體,比如說——

1. 讓班主任公開森森是自閉症的事實,對於包容和接納森森的家庭,就多去跟他們聯絡,形成一個好的聯繫,利用週末和假期一起帶孩子出去玩,讓他們的小孩成為森森的玩伴。

2. 創建家長QQ群,跟家長們交流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平時組織週末活動,在群上發孩子們的活動照片。

通過這些方式,既建立了森森的玩伴群體,也拉近了我和家長們之間的關係。

自閉症孩子就要一生孤獨?這三個媽媽成功打破孩子沒有朋友的魔咒

在玩伴群體中,森森有一個青梅竹馬,森森特別喜歡,常常跟媽媽說:“我好喜歡彤彤”、“彤彤什麼時候回來”、“我好想彤彤一起玩”之類的話,現在在職高讀書的森森,也頗受女生喜歡。

森媽知道,自閉症孩子對於男女朋友的理解不同於常人,為了教導森森跟女生正確打交道的方法,她是這麼做的——

1. 9歲前教森森性教育知識和社交圈規則,瞭解保持“一臂距離”,避免身體接觸。並爭取對方的配合,讓森森明白什麼樣的交往方式人家喜歡或不喜歡。

2. 跟對方家長多多聯繫,家長和孩子之間知根知底,一旦發生社交事故,也能理解。

3. 保持新鮮感,距離產生美,適度的掛念有利於森森跟女生之間的來往。這一點,森媽認為,在跟森森的青梅竹馬彤彤相處中,尤為有效。

雖然森森有一個青梅竹馬,也有幾個普通孩子玩伴,但在交朋友這一方面,森媽說:“隨著孩子長大,森森在心智方面是跟不上他的玩伴朋友了,森森更多時候是跟特殊需要孩子一起玩,跟他們在一起,森森也比較開心,我覺得也挺好的。”

人物二

悅悅/自閉症/16歲/在普校讀初三

特徵:不善言辭,有強烈社交慾望,會主動社交

朋友數量:無,多數時間跟特殊需要孩子一起玩

悅悅時常跟著媽媽參加圈內的活動,也認識了很多特殊需要孩子,但是在普校上學的悅悅,很多時候是孤單的。只是,時常獨來獨往,不善言辭的悅悅,讓媽媽以為,他對社交沒有什麼興趣。

直到初一的某一天,悅悅媽不小心看到了他寫的作文,內容大概是這樣:悅悅想跟同學們一起打籃球,但每次都被拒絕。

然後悅悅就想辦法加入同學們的活動,比如說,在籃球場附近的座椅上寫作業,等有籃球跑到腳邊時,還給同學;或者給同學們買幾瓶飲料,等同學打累了渴了就遞給他們喝;又或者等同學打累了休息時借他們的球打。

久而久之,同學們也會叫上悅悅一起打球,但是次數很少。悅悅媽知道後,心疼悅悅,於是她就去學校找這些同學——

1. 先跟他們瞭解情況,問他們為什麼拒絕悅悅一起打籃球。同學解釋原因,說悅悅不會打籃球。

2. 悅悅媽跟同學說明,悅悅平時有參加籃球特訓班,會打籃球,只是不知道自己在隊伍中的位置,不知道怎麼跟隊友配合。

3. 然後請同學們帶上悅悅一起,告訴他跟同學們一起打籃球時要怎麼做。

同學們答應了,就帶上悅悅一起去打球。晚上回來,悅悅沖掉媽媽面前,獻寶似的跟媽媽說:“媽媽,今天我跟XXX去打籃球啦,我跟他一個隊……”

自閉症孩子就要一生孤獨?這三個媽媽成功打破孩子沒有朋友的魔咒

1. 她提醒悅悅,參加生日會的話,要給他人送生日禮物。

2. 送生日禮物的話,要對其所好。

3. 同時要注意價格、類型和實用性等各方面。

挑選好禮物之後,悅悅還有很多困擾,比如說,找不到同學的家怎麼辦?同學不歡迎我怎麼辦?如果下雨了,鞋子上有泥把別人家踩髒了怎麼辦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悅悅媽是這樣跟悅悅說的——

1. 去之前可以跟同學確認一下地址,讓她發信息給你,最好要具體到門牌號。

3. 如果鞋子上有泥巴,進門前,可以問一下同學,能不能脫鞋進去,如果不可以,那你可以用紙巾/溼巾把泥巴擦掉。

人物三

桐桐/自閉症/10歲/在普校上四年級

特徵:早期沒有社交慾望,被動社交,現在在熟悉的人面前會主動社交

朋友數量:有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桐桐媽在桐桐確診後,就知道社會交往是自閉症孩子的本質障礙,因此等桐桐到了社交年齡後就不斷地做干預訓練,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讀4年級的桐桐社交能力還算不錯,有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然而,五歲以前的桐桐,是一個沒有什麼社交慾望孩子甚至對朋友有些抗拒的孩子,為了激發桐桐的社交慾望,桐桐媽給他請了兩個朋友:

請一個帶著6歲孩子的保姆住到家裡面,6歲孩子是專門給桐桐做社交訓練的玩伴,這能讓桐桐在居家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此外,還能學習認知和言語。

再安排一個孩子作為桐桐的週末朋友,週末時間就外出一起活動,玩耍,讓桐桐接觸不一樣的朋友。

剛剛開始的三個月,桐桐和居家朋友玩不到一起,後面慢慢才關注到了才嘗試跟隨著玩。有了基本的社交慾望之後,桐桐媽開始教他基本的社交技能,比如說,在設定的社交場景中如何看,如何說,如何做,如何想!

然後,開始自然情景泛化,週末朋友就可以成為很好的泛化對象,現在,週末朋友成為桐桐的好朋友。

自閉症孩子就要一生孤獨?這三個媽媽成功打破孩子沒有朋友的魔咒

上普校的之後,桐桐會接觸到更多的人,會進行更多的社會交往,對此,桐桐媽是這樣做:

1. 給孩子佈置一個小任務,讓他找出他認為的,喜歡他的同學有哪些,不喜歡他的又有哪些;他自己喜歡是哪些,不喜歡的又是哪些。

2. 幫桐桐梳理,那些你認為不喜歡你的同學,是做了什麼讓你感覺他不喜歡你,那你面對這個同學的時候你要怎麼做等等問題。

3. 上了小學之後,桐桐媽每晚都會花30分鐘時間幫桐桐覆盤,跟他聊聊一天中他所見到的聽到的事,談論他的感受或者幫他揣摩別人的想法,告訴桐桐,怎樣的事情應該用怎樣的方法處理。

這樣做了幾年之後,桐桐在班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跟同學們也相處得不錯。但是偶爾桐桐也會跟朋友們發生衝突,當桐桐不是很跟得上他們的活動思維是,就會時不時搗亂,這會引朋友們的不滿。

對此,桐桐媽說:“所有普通兒童都會有社交衝突的,當他們起衝突或者打鬧過後,我會分別跟他們溝通意圖以及通過思維疏通,讓孩子自己尋求處理方法,這樣處理,對雙方都有好處的。”

-完-

採寫 排版 | 小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