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丨巢湖民歌,散发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

巢湖民歌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南宋——姜夔《满江红 · 送神迎神曲》,借鉴巢湖渔歌将仄韵改为平调。元代于钦《巢湖中庙迎送神歌》、清朝徐子苓《姥山歌》及王尚辰《姥山谣》等诗词作品都有巢湖民歌的印迹

巢湖民歌原为老百姓的口头创作,经过吟唱、传诵、加工,再吟唱、传诵、加工,口传心授,延续流传。

文化丨巢湖民歌,散发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文化年轮/城市记忆2

过去,巢湖就有“有灯就有歌栽秧必唱歌”之说。

到春节就玩灯唱门歌,到栽秧季就喊秧歌。

“望风采柳”是巢湖民歌的传统创作形式,张口就唱,即兴发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独具地域特征和创造性。

巢湖民歌形式有号子、山歌、小调三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由大众在生产劳动、文娱仪礼、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中创作。

形式主要有山歌、秧歌、渔歌、门歌以及划船、玩灯、打硪、打夯、舂米、薅草、车水等号子。

文化丨巢湖民歌,散发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文化年轮/城市记忆2

慢慢的,在巢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山民歌。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巢湖人以民歌创作、演唱为主题的各类演唱活动连绵不断,与皖北花鼓灯遥相呼应,形成安徽“南歌北舞”的民间文化新格局。

巢湖民歌 之 历史印记、经典作品、文化传承

1954冬——1955年春,安徽省举办第一届工农兵青年业余文艺汇演,当时巢县代表队即以民歌参演取胜。民歌《姑嫂对花》首获节目奖。

民歌手胡吉英刘宏英金家英“三英”联唱一曲秧歌,唱响省城江淮大戏院,赢得满堂喝彩。

文化丨巢湖民歌,散发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文化年轮/城市记忆2

民歌手戴永良1958年出席全国歌咏现场会,并于同年7月16日在京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接见、合影

1964年初由陆进词、李焕之,根据巢湖秧歌、渔歌谱曲的《巢湖好》是一首新民歌的代表作,曾唱遍大江南北,风靡一时。

《巢湖好》至今仍为巢湖人民喜闻乐见,被郭沫若称之为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国风

1958年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巢县(今巢湖市)司集乡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歌咏现场会,活动非常成功。此后司集被誉为“文化之乡”、“民歌之乡”

文化丨巢湖民歌,散发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文化年轮/城市记忆2

2004年中央电视台在居巢区(今巢湖市)司集与含山、和县拍摄《巢湖民歌》外宣专题片,7月8日—13日在央视4套《华夏文明》栏目播出

任何一种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都有它的美学价值。巢湖民歌亦如此。

其之所以流传至今,真正原因还是它的形式、内容都受到老百姓的深深喜爱——它不仅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还提供一种表达情感和愿望的生动平台。

这种散发着浓厚巢湖流域泥土气息的原生态歌舞,实乃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文化年轮和城市记忆......

2006年,巢湖民歌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文化丨巢湖民歌,散发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瑰宝/文化年轮/城市记忆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