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作文你会怎么写?

昨天,各大媒体平台被“高考作文”刷屏。面对今年作文题目,网友们纷纷表示:“如果今年高考,估计语文要挂科”。

高考作文如同语文教学的标杆,如何定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语文教育的精髓?今年的题目又该如何评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老师有话要说。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文应坚持考察思辨与表达能力。

这是和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一脉相承的。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延续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改革趋势。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材料作文,给考生材料,由考生自主命题。

出材料作文的目的,是给学生思辨空间和表现空间。而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是语文作文的基本功能。一个好的作文题,要给学生较大的思辨空间和表达空间。

但材料作文给的材料,不能“主题先行”,即不能给考生设定表达的观念,因为这样一来,考生的思辨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千篇一律,有不少空话、套话,甚至“鸡汤文”。

这篇作文你会怎么写?

近年来的高考材料作文,不少学生还是用宿构、套题的方式应对问题,这就没有起到材料作文改革的作用。这是因为有的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就明确了表达的主题,如果这类材料作文增多,学校老师、学生就采取宿构、套题的方式在准备作文,约束在这种思维模式之中。

今年的全国卷I作文(写给2035年的他)和浙江的作文(浙江精神和浙江人)、北京的作文,从命题角度,希望学生畅想、畅谈,但从学生写作角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主题先行”问题,学生的思辨空间不大,表达的观念会千篇一律,很难写出出彩的文章。

二是给学生选择,从2个作文题、3个作文题中选择一道写作,这给学生选择空间。

像北京的微写作题目,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这有利于考生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材料、话题写作,这是扩大学生选择权在考题中的体现。

以上两方面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也会在今后的语文作文中继续坚持。而对于语文作文题,当前存在一个争议:

究竟是题目贴近现实、时代性强好,还是淡化作文的时代性特点,集中关注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好?

赞成贴近现实、时代性强的人认为,这样出题,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不赞成者则认为,语文作文题,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历史题,不应考察学生对时政的了解,考察时政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过于贴近社会热点的考题,并不利于考察语文作文本应该考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反而很容易让学校老师、考生押题。

这篇作文你会怎么写?

总体而言,这几年得到社会舆论赞扬的比较好的作文题,大多是给学生较大思辨空间、表达空间的题目,既有和社会热点结合的题目,也有“远离”社会热点而富有哲学思辨的题目,如上海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这样看来,作文题目不在于是否紧跟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性,而在于题目是否给学生思辨、表达空间,只要能给学生思辨和表达空间,这样的作文题就是好的作文题。

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会是语文作文出题的初衷。这既可以避免学生套题、宿构,以应试方式准备作文,又可促进学生培养思辨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附录:2018年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全国I卷

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全国 II 卷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海南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

全国 III 卷

适用地区:广西、四川、云南、 贵州、西藏

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2、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即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3、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上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浙江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有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有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江苏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语言,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天津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今年高考作文,你怎么看?

可以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