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中國數字經濟,曙光的用心、專心和耐心

文/鄭凱

福州,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吸引了中國所有科技企業的目光。是平臺也是舞臺,更是擂臺。

在數字中國的大框架下,每家公司對數字經濟的理解各自不同,也各具特色。而對於曙光來說,2015年就提出了數據中國的發展思路,這似乎與今天的數字中國有頗多異曲同工的地方。

賦能中國數字經濟,曙光的用心、專心和耐心

曙光首席運營官葉健說,“對於數字經濟,曙光的定位是做‘數字經濟的賦能者’。無論是傳統經濟轉型還是新經濟,曙光的角色都是背後的技術賦能者,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推動力。”

從數據中國到數字中國,曙光用心良苦

過去我們對曙光的理解,是一家專注於技術創新,低調而嚴謹的公司。在2015年提出的數據中國,已經是曙光截至目前最為“高調”的一次戰略轉型。當時,在所有的科技和互聯網公司都在對雲計算大手筆的投入時,曙光則務實的選擇了從數據的角度切入,提出了更偏向於落地的“百城百行”。

“目前曙光已經擁有了40多個城市雲,未來一百城的目標不會改變,但我們會根據每個城市的特徵,有選擇性的落地。無論是政務雲,行業雲,還是先進計算中心,做到因地制宜。”葉健說。

賦能中國數字經濟,曙光的用心、專心和耐心

而談到曙光數據中國和如今的數字中國的對比,葉健認為,兩者有共通之處,但細節處卻略有不同,“兩者的交集都是以數據為導向,並促進產業的轉型,但我們在談數據中國的時候,更多是基於數據來打破孤島和走向應用。這當中,我們也會用到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

而今天的數字經濟,是從數字入手,維度上超越了數據,主要研究如何從傳統經濟到數字經濟的轉型,應該說外延更大,範圍也更廣。

那麼對曙光來說,過去主要談大數據和雲計算,如今則會更多的偏向對應用的支撐,比如政務、醫療、工業等,數字經濟也會更多的強調與民生的結合,更加具體。

賦能中國數字經濟,曙光的用心、專心和耐心

以福州為例,曙光本次與福建電子信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在福建電子目前已建成“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福建省超算中心”、“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多個信息化平臺的發展優勢下,引入曙光強大的計算支撐、自有產品與基於數據的創新技術支持,以及中科院產業先進計算技術與產業化聯盟的強勢力量,在先進計算技術、先進計算服務網絡、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產品研發、建設運營、市場導入、產業創新等合作。

正如葉健所說,“在曙光和福建電子集團的戰略協議下,我們會一起去推動福建全省的數字化轉型。”

我們知道,福建是我國“一帶一路”的起點,那麼福建省超算中心及先進計算中心,將充分藉助福建東南門戶優勢,面向“一帶一路”國家輸出先進計算能力及服務,實現開放的國際間技術合作。

先進計算中心,本質是曙光對技術路線的專心

如果說,數據中國是曙光貫穿始終的戰略,百城百行代表了曙光實際落地的路線圖,那麼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就是曙光的終極目標。

每家科技公司都在談數字化轉型,曙光眼中的數字化轉型有何不同?

賦能中國數字經濟,曙光的用心、專心和耐心

葉健認為,首先曙光立足於技術上做到賦能,從最早的高性能計算,再到服務器和存儲等計算設備,再到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和平臺,曙光擁有相當豐富的技術積累和創新經驗。其次,在商業模式上,曙光更偏重於平臺打造和落地。如今全國已有40多個城市雲案例,針對一些城市雲平臺,曙光設計了先進計算中心,用雲的方式提供服務。

為什麼城市需要先進計算中心?葉健表示,有三個層次的原因。

第一是需求發生了變化,過去一個城市需要建設很多個不同的數據中心,比如面向科研的超算中心,面向政府工作的政務雲中心,面向企業的產業雲中心等等。但現在,不需要那麼多的平臺,可以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去,這就是先進計算中心的意義。

第二是技術上發生了變化,以超算為例過去主要是CPU計算,而現在的人工智能等應用場景需要的則是異構計算,比如GPU計算。那麼過去簡單的數據中心在技術上已經無法滿足了。第三是業務模式發生了變化,以前數據中心可以支撐業務的轉型,未來則是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支撐的智能業務。

葉健說,“先進計算的概念,可以覆蓋政務雲,產業雲,和超算。計算也不是傳統的計算,而是把雲和大數據也加入進來。同時,會選擇具體的城市,以最符合當地特徵的方式進行落地。”

舉個簡單的例子,超算中心是以高性能計算為主,而先進計算中心則是可以根據城市的特色進行不同技術定製化融合的。並且,對每個城市定製的方式,首先會根據實際的計算需求規劃,也不是一次性規劃就結束了,會按照城市發展階段,去逐漸的推動。“先進計算中心不一定要大,而要做到因地制宜。在此基礎上,再做產業創新,以創新為導向,交叉地前進。”葉健說。

進一步的講,曙光在先進計算中心的創新過程中,發現技術發生融合和演進,曙光希望把計算的部分提煉出來,作為核心的技術驅動力,來進一步地將產業鏈打通。

最後,在資源整合的優勢上,曙光是中科院體系內的企業,所以曙光可以做到將中科院的資源,比如人才和技術提供企業。葉健也提到,曙光本身也是上市公司,同時與一些基金合作,為企業提供融資和資金上的服務。

賦能數字經濟,曙光有足夠的耐心

葉健告訴我,在整體戰略上,曙光會從高性能計算出發,往下做存儲、服務器、安全。在此過程中,從兩個方向的框架進行延伸。第一,往上向更多的核心技術領域去延伸。第二,往下向應用場景延伸。從這個角度看,先進計算其實就是從與政府的合作中的應用場景延伸的。在應用延伸的方向上,曙光主要是通過合作伙伴去拓展。

在本屆數字中國峰會上,中科曙光就發佈了兩款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先進計算產品。其中包括,曙光聯合健培科技打造的人工智能醫療影像診斷機器人,集成機器學習庫與醫學圖像處理庫,實現免部署集成一體化,和曙光視頻智能分析引擎是基於深度學習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自主研發的視頻分析系統。引擎涵蓋視頻監控綜合管理平臺、人臉實時預警系統和視頻結構化分析系統三個模塊,旨在助力搭建良好的社會治安體系,推進平安城市建設。

這兩項智能成果,就是曙光聯合合作伙伴面向應用層推出的產品。葉健說,我們還是更看重技術過程的組合,而在很多具體的應用環節會引入不同的合夥人來進行融合。

曙光還是更側重賦能者,例如在城市雲的發展中同樣採取了合夥人的方式,曙光將聚焦於先進計算中心的打造,而在應用層會選擇行業裡應用最好的,比如在蘭州與大氣所合作的環保等等。總結來說,數據中國是曙光高舉高打的戰略,百城百行是實際落地的策略和發展路徑。一個核心是專注IT技術和解決方案,並在其上,延伸出上下兩條發展之路。

我們從曙光的這兩大方向,很容易讀出曙光未來發展的想法,第一要掌握更多的先進技術,第二與應用結合可以做到和客戶貼得更近。而針對建設數字經濟,葉健認為,要把握三個關鍵環節:充分發揮IT技術的基石作用,加強新舊產業融合發展;建設開源開放的數據平臺,實現資源和數據共享,佈局覆蓋全國的數據網絡;強化數字經濟專業人才的培養。

懷著“自主創新服務中國”的發展初心和“數據中國”企業戰略,堅持支持計算技術創新迭代這是曙光對技術創新的專心,而佈局全國範圍內的雲數據網絡、打造先進計算產業生態三大維度協同發展,這是曙光對數字中國的理解和用心。最後的百城百行走向實現,則會引動更為龐大的數據網絡,創造更大的價值,對全面推動數字經濟的轉型,曙光有足夠的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