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聞花香,晒晒太陽——“五·一”國際勞動的文化意義

聞聞花香,曬曬太陽——“五·一”國際勞動的文化意義

作者|劉利民

年年五一,今又五一。

在“五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關切問一下你:你目前的工作,讓你快樂嗎?也讓我真誠地提醒你:在忙碌的工作中,享受勞動的尊嚴與快樂。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要曬曬太陽!

勞動與勞動者的快樂,是上帝對於人類的一種恩賜。

這一特性的文化“基因”,大約可以追溯到人類出現的一瞬。

勞動創造了人!當偉大的卡爾·馬克思,發表這一偉大的論斷之時,我以為,他肯定也觸及並意識到——勞動之快樂,這一特性的重要意義。

聞聞花香,曬曬太陽——“五·一”國際勞動的文化意義

關於勞動的定義,我並不完全贊同辭書的解釋——只是將其作為人類的一種創造財富的活動。我覺得它理應還包蘊固有的精神內容——包涵一切有人文化意義的工作、創造和活動。

我甚至想,“上帝創世”、“上帝造人”這一特定意義的勞動,肯定也是快樂的。他老人家也許為了排遣寂寞,讓天地之間多些生趣,便一時興起而為之。這種創造,應該是快樂的。

試想一下,創世之前,一片混沌。地球在太空飄浮,黑暗而沉寂。沒有陸地,只有海水。上帝該是多麼寂寞啊。於是,才有了“六日創世”。一日創白晝與黑夜;二日創空氣和天;三日創大地湖海、山川平原、花草樹木;四日創日月星辰、季節年輪;五日創各種動物;六日上帝創造了人。第七天上帝休息。

快樂的勞動,才會永恆,才會繼續。於是,有了亞當,有了夏娃,有了該隱和亞伯,有了芸芸眾生,有了人類。

可以設想,如果沒有這種快樂,人類的繁衍與發展也將變得多麼困難!大概沒有哪個女人願意痛苦地生育,而且,能夠將這種痛苦昇華為一種幸福,將這種狀態演繹出一種壯美。

聞聞花香,曬曬太陽——“五·一”國際勞動的文化意義

1868年,美國芝加哥的工人為了爭取8小時工作制,高唱“我們要把世界變個樣”的歌曲時,不也同時抗議“只得到僅能餬口的工餉,沒有時間讓我們思考”嗎?並且提出“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要曬曬太陽”嗎?

長時的、機械的、超負荷的勞動,是沒有任何快樂可言的;而定時的、可以思考、聞聞花香、曬曬太陽的勞動,肯定是充滿著無限的快樂。

他們爭取的正是蘊含在勞動之文化意義中的快樂特質。

正是由於勞動的快樂特質,讓人類與動物區別開來,讓勞動的目的,走出了簡單的生理慾望和本能特徵,即,不是為了生活而活著,而是為了“有意思”的生活而活著。

所以,與勞動相伴生,音樂產生了,詩歌產生了,舞蹈產生了,同時,正如魯迅所說,在勞動的間隙,在休息之時,也產生了小說。如果沒有其中的快樂,很難想象,作為人類精神的藝術從何而來?美從何而來?

聞聞花香,曬曬太陽——“五·一”國際勞動的文化意義

人們的一切有意義有價值的勞動創造,都具有快樂的特質,即使是千山萬水,即使是幹難萬險。看看毛澤東的詩《長征》吧:“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人只等閒。五嶺逶迤騰作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在一種大無畏的氣魄裡,充滿著英雄主義的豪情與勞動的快樂。

勞動者的快樂,沿一條文明史的大路慢慢走來,因而,它盈滿了人類文化前進中的曲折印痕裡和蜿蜒轍溝中。

孟子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在教書育人的活動裡,有一種給予的快樂在裡邊;“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辭官以後的陶淵明,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有一種自由的快樂在裡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才華沖天的大詩人李白,即便遭至排擠與打擊,也大笑而歸,有一種自信的快樂在裡邊;“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在朱熹的《觀書有感》裡,有一種閱讀有得的快樂在裡邊;“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在於謙的《石灰吟》裡,有一種潔身自好、不怕犧牲的快樂在裡邊。

勞動與勞動者的快樂,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在志願者的無私行為裡,充滿著奉獻的快樂;在運動員的奮勇拚搏裡,充滿著挑戰的快樂;在孩子們的歌聲裡,充滿著童稚的快樂;在母親們的微笑裡,充滿著安祥的快樂。就連那位曾給我國的球迷送來了快樂、並在世界各地一直推廣“快樂足球”的米盧先生,他其實也是一位勞動者,在綠茵場這塊田地裡,用汗水與心血,澆灌著夢想與希望,收穫著自己的“糧食”與快樂。

聞聞花香,曬曬太陽——“五·一”國際勞動的文化意義

當然,並非所有的勞動,都能夠收穫快樂。有時,真誠的勞動,並沒有應得的報償。“我勞動,所以我痛苦”的怪圈依然存在。

在農村,農民們付出了一年的辛苦,卻並未收穫到應得的糧食;在城裡,民工們一年的打工,卻得不到一分錢的工資;在機關,德才兼備、默默奉獻者卻不一定得到重用;在學校,有些真正的人才,卻因為所謂的“偏”“怪”,被傳統的教育所“規範”、“抑制”,甚至“扼殺”等等,這些現象,既是勞動與勞動者的悲哀,也是妨礙社會進步的羈絆,是侵害當代文明的毒素。這裡邊有客觀原因,更有人為因素。這種情況,在我國的許許多多地方出現過,恐怕還將不會在短時期內消失。

對此,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充分的準備,並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與奮鬥,用新時代發展理念和人文性的管理,去剷除這些不良現象。讓勞動與勞動者能夠快樂,這不單單是勞動者的理想與追求,也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社會應有的理想與追求。

勞動是創造的,創造是快樂的,這一傳統的文化理念,早已根植於人類的生活中、意識內、血液裡,並從中催生出一朵又一朵人類文明的奇葩。我們必須發揚它、光大它,並同它一起走向未來,走向遙遠。這不應僅僅是我作為一個普通者的個人心願,也理應是全體勞動者的普遍心願;這不應僅僅是勞動節的話題,而應當是全社會永恆的話題。

我勞動,所以我快樂。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文化理念,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真正步入文明與輝煌的文化標尺。

聞聞花香,曬曬太陽——“五·一”國際勞動的文化意義

(謝網絡珍圖,謹致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