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喉舌:币圈“媒体”的冰与火之歌

区块链行业,一手喉舌,一手镰刀的收割游戏,每天都在上演。

庄家喉舌:币圈“媒体”的冰与火之歌

新兴行业野蛮生长,导致原本很多其他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区块链行业只是灰色,正是在这样的灰色土壤,孕育了金色财经和币世界。

金色财经开始运营的时间大约在去年5月,币世界则起于“94”之初,两家伴随着区块链行业的兴起而鹊起,成长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如果不是区块链太过火热,导致区块链整个行业都曝光在镁光灯下,金色财经和币世界两家应该还在闷声发财。

3月16日, 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刊文《泡沫破灭大势已定,币圈“媒体”还能一直浪?》指出币圈媒体在“市值管理”中的作用,即在代币价格下跌时,项目方通过在媒体平台发布一些看涨信息的软文带动市场情绪,进而带动代币价格上涨。

3月16日文章发布当天,币世界就导演一出这样的戏码。

喊单与割韭菜

李达康(化名)是经历过“94”的币圈老“韭菜”,3月16日上午,李达康手机上方弹出币世界APP推送的快讯【腾讯或将出资20亿美元投资Ripple】。

庄家喉舌:币圈“媒体”的冰与火之歌

没等李达康判断消息真假,Ripple瑞波币已经瞬间启动,短时间内拉升幅度超10%。“巨大利好,不能错过这波行情”,李达康打开交易软件,用存放在账户中的USDT,“抄底了”瑞波币。

随后腾讯和瑞波团队纷纷辟谣,表示并无相关合作,随即瑞波币开启大跌,短时间跌幅近30%,李达康又被套了。

李达康早已不是最新的一茬韭菜,很早之前因为听了李笑来讲虚拟货币,开始投资虚拟货币,尽管有了一些经验,可是这波还是中了招。“金色财经和币世界算是币圈的知名媒体,尽管之前有过一些关于他们收钱放假消息的风闻,但因为更相信自己面对消息时的判断,因此还是选择安装了他们”,李达康说:“稍有不慎就被割,简直防不胜防”。

“新闻”标价:两个ETH一条

金色财经和币世界的营销费用,也就是用户手里收到的“新闻”,是明码标价的,币世界年前发布一条新闻价格是1个ETH,随着行情不景气,ETH价格下跌,币世界也动态调整了“新闻”的价格,涨价到2个ETH。

金色财经的能提供的服务更为丰富,除了快讯,还包括内容、广告位、人物专访等的打包合作,据业内人士透露,金色财经的打包传播服务,价格在十几个BTC左右。

两家区块链“头部”媒体的收入,和加密货币行情紧密相关。行情好项目多,找上门来的广告主络绎不绝。上一波区块链牛市,第一个跑路项目DSP,就在金色财经做了巨幅宣传。

庄家喉舌:币圈“媒体”的冰与火之歌

据业内人士估算,币世界、金色财经等媒体的巅峰月收入大概在2000万左右,即便行情不好的时候,几百万的营收也可以轻松保证。

金色财经、币世界爆发信任危机

金色财经和币世界散播假消息诱导市场,这样的行为其实由来已久。散户对金色财经、币世界的痛恨,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对两家“媒体”的广泛排斥。

1月15日“金色财经、币世界”微博门事件爆发,图片显示,金色财经官方微博发布微博:金色财经老板就是骗子,所有的利空消息都是他一手策划,目的就是要做空收割韭菜,发完这条微博我已经辞职,一会肯定被内部删除,希望大家一起抵制这个垃圾公司。

尽管图片的可信度不高,可是金色财经和币世界同样被推向风口浪尖,有媒体报道,金色财经和币世界,还有交易平台火币网,它们背后的老板都是一群人。不少用户怀疑,其间发生着大量的关联交易。

庄家喉舌:币圈“媒体”的冰与火之歌

金色财经股权结构图

庄家喉舌:币圈“媒体”的冰与火之歌

币世界股权结构图

人民网旗下媒体在刊文中,将金色财经、币世界的定义为“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无网络出版许可,无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典型的“三无媒体”,随时有被取缔的风险。其宣传的内容,“可能触犯了《广告法》、《刑法》等法律,其罪行包括虚假广告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投资者在浏览信息时要擦亮双眼,明辨真假,不可轻信其发布的新闻信息。”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提供了想象力,可是区块链行业发展至今,媒体作为行业的底层基建,它的现状,却令人忧虑,本该客观公正传播信息的媒体,由商人和庄家把控,其可信力和公信度就可想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