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發關鍵核心技術 掌握競爭發展主動權

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發布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

自主研發關鍵核心技術 掌握競爭發展主動權

5月26日~27日,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在浙江杭州舉行。圖為開幕式會場。

魏曉文 攝

首次召開中國科技峰會,首次舉辦中國科技智庫論壇和世界科技期刊論壇,首次發佈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5月26日~27日,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在浙江杭州舉行,特色鮮明,亮點紛呈。本屆年會以“改革開放 創新引領”為主題,2500餘位國內外科技工作者代表齊聚杭州,探討科技創新最新話題,為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1999年,首屆中國科協學術年會(中國科協年會前身)在杭州召開,迅速成為我國科技界、學術界交流的品牌活動。歷經二十年發展,中國科協年會已成為中國科技界合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行動。

加強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創新突破

“改革、開放、創新是決定中國當代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年會開幕式上表示,自主創新是我國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來核心技術。引進技術設備並不等於引進技術能力,更不等於具有了自主創新能力。萬鋼說,“我們不僅要在商業模式、應用領域有活躍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加強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創新突破,兩者都不可偏廢。”

當今的世界經濟和產業已經高度全球化,創新鏈條相互合作、產業鏈條相互連接、資源鏈條相互嵌入、資金鍊條相互滲透。萬鋼指出,中國要堅定不移推進科技領域開放創新,構建開源開放的創新生態;要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培育公平包容的創新環境;要更加註重企業、高校院所的國際化、合規化建設,把握遊戲規則,遵守契約精神。

他還鼓勵中國科技工作者,要勇當科技創新先鋒,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用責任和擔當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在“卡脖子”的領域,要採取“非對稱”戰略趕超,加強加快扭轉局面,換擋超車;在關鍵領域,要狠下功夫,搶抓時機,實現“彎道超車”;在前沿領域,要著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勇闖創新的“無人區”。

科學家和企業家必須完美結合

年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從不同角度就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展開討論。

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闡述了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看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與傳統的一些物理、化學、機械等(學科)相結合,可能是新一輪的科技革命。”

王志剛談道,我國科技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方面還面臨一些新的挑戰,要提升我國獨立前瞻研判科技發展前沿方向的能力,引導動員全社會創新資源的組織方式,主導定製新技術新產業發展標準規則的能力等。

中國科協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則從科技與教育結合的角度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西湖大學作為中國第一所民辦研究型大學,要改變民辦高等教育規模較小、發展不足等現狀,必須將其定位於小而精、高起點、研究型和聚焦科學技術。

“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變革機遇,中國對全世界的擔當,決定了今天是企業家和科學家最有作為的年代,科學家和企業家必須完美結合。”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相信未來、創新精神和敢於擔當的品質,決定了企業家和科學家群體之間的共性。“其實,

企業家是社會經濟學中的科學家,科學家是研究領域的企業家。科學家沒有企業家是市場經濟中的瞎子,企業家沒有科學家則是瘸子。

馬雲強調,企業的利潤應該來自技術創新,而不是市場規模。“今天創新的主戰場已不在大專院校,不在科研院所,而是在企業內部。只有在競爭的第一線,才有可能誕生最先進的技術。企業與科研院所雙劍合璧,就是產、學、研、用一體的新生產關係。”

發佈60大科技“硬骨頭”難題

研討科學和工程技術前沿,反映一線科研人員集中關注的難題,為未來科技發展提供決策參考,這是本屆年會的一大特點。

在5月27日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發佈了包括“超高精度量子慣性導航技術”“航天運輸技術難題”“煤礦重特大災害智能報警方法與技術”等在內的60個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涉及信息科技、智能製造、生命科學、先進材料等12個重點領域。

“此次發佈的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代表了科研領域真正的‘硬骨頭’。徵集環節共有76家全國學會、學會聯合體積極參與,2142位科研一線科學家參與初選,54位科學領軍專家參與複選,由33名院士專家參與終選,並彙編正式出版。”中國科協副主席、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李洪說。

為鼓勵奮鬥在工程技術科研和生產一線的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閉幕式現場為黃清華等15人頒發了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並授予了劉新華等10人中國科協求是傑出青年成果轉化獎。此外,閉幕式上還舉行了杭州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寧波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授牌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