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巴縣縣衙內7000多人吃編制,縣令大怒“餓”跑吃閒飯的

上接

(1)7000人吃編制都誰管

巴縣(今天重慶主城區)知縣劉衡裁汰冗員的辦法其實很簡單。七千人維持一個縣的正常工作,但國家(吏部、戶部)給的編制就三五十人,督撫給的編制也就百多人,縣裡入編的卻有七千多人。顯然,超過吏部的二十多倍,不合理。

戶部發工資只發那三五十人的國家編制人員。

督撫一級的地方辦公經費也只給省部認可的那些人,布政使會想辦法給這些人下撥工資,這些省級編制的人,大概是國家編制的幾倍到十幾倍。

道光年間巴縣縣衙內7000多人吃編制,縣令大怒“餓”跑吃閒飯的

從巴縣情況看,國家、省級編制大概一百三五十人,他們的錢基本不用知縣考慮。然而巴縣卻還有六千多人吃編制,那麼該怎麼辦?誰管一百三五十人以外的那些人?

知縣管呀。

知縣管得起嗎?

答案是不可能。

知縣本身連工資加獎金(養廉銀)不過二三百兩,加上陋規的兩三千兩,一年縣令不過四五千兩銀子。自己還要生活養家、還要給自己僱的師爺們和長隨、跟班們發工資和獎金。他可養不活6000多人。

(2)他們為啥要進入縣級編制

跑到縣級編制的人的目的有兩個:免除自身賦稅和徭役(有些人在編但大多都不在工作崗位,主要是一些官員的親戚朋友以及地方豪強豪族子弟);還有一部分人本身就是不愛工作辛勞的地痞流氓,這些人就是為了靠官府的牌子搶奪老百姓的財物。

然而,劉衡是一位清官,他既不會違法也不會沒有良心。為此,他採用的方法是:餓。至於怎麼“餓”他們,下文我們專門介紹,暫且略去。

一個“餓”字說得很簡單,但實際上很難做到,要不然,“冗員問題”那麼嚴重,因為,你需要面對我們剛才說的那些人的方方面面的人的壓力。這些人有的玩橫的、有的玩蔫的,更有人玩壞的,而且清朝知縣一級的人都是幾百裡之外的外地人,人生地不熟手底下的人壞你的事兒,那會很容易。

因此,你得頂住壓力。

道光年間巴縣縣衙內7000多人吃編制,縣令大怒“餓”跑吃閒飯的

但劉衡扛住了,因為他是清廉的官員、照章辦事兒的官員。

他依靠自己聘請的人(清代不聘任師爺的知縣極少,劉衡也請,他的長隨也很少)、依靠那些沒有喪了良心和良知的衙役就是頂住了壓力。

(3)劉衡的方法

他做的就是兩頭堵,在此之前,在編不用工的人好辦,那些人就是為了躲避徭役,你開除了他們,他們頂多會罵罵而已,耽誤不了事兒。所以,先開除他們。這樣,能掙上來不少稅收。

其後,就是在編在工的人。這部分一靠折騰你,你不是懶嗎?折騰你,拿著皮鞭子在後面趕你幹活,你受不了了辭職走人。不辭職,你別犯錯犯錯就開除你;

二靠抓魚肉百姓的人,不管你在不在編,你違法了就抓,抓你誰也說不出來話。

道光年間巴縣縣衙內7000多人吃編制,縣令大怒“餓”跑吃閒飯的

如此,這幫冗員就被“餓”跑了!

說得簡單,其實累神累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