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不再生產航天飛機?

航天飛機做為美國最高成就之一,一直使用了三十年之久,成就巨大,自1981年4月第一次飛天到2011年7月最後一次發射,共發射133次,共運送1360噸貨物,外帶把600名航天員送上太空,能量的確不小,一次可運送貨物達30噸之巨,在天飛行最長可以30天。

為什麼美國不再生產航天飛機?

然耗資過於龐大,研製費用100億美元,每發射一次5個億,運行成本六億多,製造成本30億,加之維護費用驚人,基本每次執行完任務,大御八塊,零零碎碎全除掉,包括髮動機,也只剩下一個空殼子,這樣算下來是多少?堪謂銀子堆成了山,根本頂不住。因為製造技術還不夠成熟,中間出過3次大事,共有17名航天員魂散太空。航天飛機咬牙堅持30年,全然冷戰的產物,傷不起,花不起,是以不再搗鼓。

為什麼美國不再生產航天飛機?

首先是航天飛機的發射費用,在經費預算中,美國政府給國防部的經費要求航天飛機的使用壽命在一百次左右。而且間隔一個月便可以再次上天執行任務,每次的發射成本不超過百萬美元,這樣美國軍方才能從中獲取利益。而現實是這些條件一件都沒有達到預期要求,不僅單次發射成本高,而且維護成本更高。

美國航天飛機全家福,從左到右,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

為什麼美國不再生產航天飛機?

為什麼美國不再生產航天飛機?

但是最後使用的結果就是,一個字坑,天大的坑。美國全部航天飛機30年期間一共也就執行了135次發射任務,總成本為1920億美元(以2010年美元計算),也就是說其每發射一次的總成本約15億美元。 航天飛機運送1公斤貨物到國際空間站的的費用為27萬美元美元,是天鵝座飛船的兩倍,馬克斯的SpaceX公司的龍飛船的三倍。

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後,向國際空間站運送食物、燃料和補給的任務將落到俄羅斯“進步”號飛船、歐洲“自動運輸飛行器”、日本HTV貨運飛船以及美國空間探索技術公司和軌道科技公司研製的商業飛船之上。俄羅斯的載人飛船每次也能搭載三名宇航員升空。同航天飛機相比,載人飛船的運載能力小,但研發技術容易掌握,成本低,安全性高。飛船的發射失敗概率只有二千分之一,而航天飛機高達二百分之一。

為什麼美國不再生產航天飛機?

美國航天局並不是不想生產航天飛機,而是成本太高,原來理想中的航天飛機,每次運營費用控制在300萬美元左右,因為那可以重複利用。但實際上航天飛機上一次太空的使用成本就高達4-5億美元,這筆昂貴費用,就算是對於美國這種超級大國來說也絕非小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