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控行業的現實狀況與未來發展

中国金控行业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

金融控股集團是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階段出現的新現象,監管部門和企業界都比較重視。監管部門主要關注合規管理和金融風險控制,企業界則主要關注行業總體變化和經驗借鑑。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公司資產管理部高級總監田曉林博士的研究團隊近年來重點關注中國金控行業發展總體情況,並對典型企業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分析。日前,他接受《理論週刊》專訪,結合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判斷與思考。

田曉林 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公司資產管理部高級總監,經濟學博士、博士後,多次獲得國家級研究獎項。在宏觀經濟、金融市場、金融企業管理和產業投資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著有《金融市場發展與投資機會》和《金融控股集團的經營管理之道》。

中国金控行业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

十大金控集團的經營分析

田曉林: 按照我們前期研究的定義,同一實際控制人持有兩家以上金融子行業機構,並有同向戰略目標經營行為的企業集團,可以認為具備金控集團屬性。今年十大金控集團或者類金控集團的樣本選的全部是上市公司,主要是數據可獲得性強;也綜合考慮了這些企業在行業內規模體量、發展思路、業務結構、是否有相對獨特的競爭優勢、運營績效和風險管理能力等,研究的著眼點是分析其經營績效和潛力。從企業資源和背景看,包括金融企業背景的一家、民營背景的兩家、地方國企背景的兩家、央企背景的三家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背景的兩家,所選的機構代表性比較全面。

研究的資料依據主要是這些公司公開披露的報告,以年報為主,十幾家公司的資料加起來估計有4000多頁。從市場的角度看,每年5月初上市公司年報集中披露期,年報反映的是上年度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績效,所以我們重點關注和評價的是企業在過去一年中的重大經營活動事項的進展和變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企業戰略管理思路。十大金控集團的對標機構選的是美國著名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剛剛開過的股東大會吸引了全球投資界的關注。我們希望中國的金控企業也出現在全球金融界引以為傲的“常青樹”。

田曉林:2017年中國經濟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這些變化給多數金融集團帶來了顯著影響。十大公司適應市場變化,整體經營效益良好,這些企業的資源豐富,經營策略各有特色,在市場上經營多年,經驗和優勢比較鮮明,不少靈活積極的經營理念可圈可點。

一是經營效益普遍較好。2017年十大金控集團營收和利潤表現較好,營收和淨利潤多數取得兩位數增長,營收最高的是浙江東方68%,其次是渤海金控48%;淨利潤最高的是五礦資本59%,其次是中國平安38%。ROE方面最高的分別是中國平安20.7%、中國華融18.1%、中國信達14%,三家機構的ROE都高於中國銀行業2017年的平均ROE水平。這些經營成效的取得對於金控企業是不容易的。

二是市場導向的經營策略積極進取,創新發展動力較足。例如越秀金控雖然在金控集團行業體量相對較小,但是經營理念開放、風格積極。2017年證券業週期性低迷,加大了租賃業務的拓展,不良資產管理公司的開業為未來發展新業務創造了條件。公司市場化機制推進積極,在控股公司層面開展了核心人員持股計劃,試點經營性子公司的激勵機制,市場化引進金融高端人才。又如作為央企背景的中航資本,2017年公司加快了發展速度。首先是推行了高管和骨幹員工的持股計劃,且在啟動集團層面引進戰投,在央企市場化改革中力度較大,成果難得。其次是加大了租賃業務。租賃業務的客戶分類主要包括飛機、船舶、工業設備和基礎建設。租賃業務與公司控股股東中航集團的主業粘合度高,產融結合的優勢明顯。第三是年度報告的前瞻性描述中,提出了加快全牌照金融業務佈局。努力在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壽險、消費金融、應收賬款保理、境外飛機租賃等金融業務領域實現新的佈局。對於打造綜合性金融服務集團的發展思路比較清晰。這些企業的創新活動中,如核心員工持股、引進戰投、經營合夥人計劃等制度性創新尤其重要,也是不少企業的“痛點”,成功的經驗值得其他金融企業吸收借鑑。

三是各家公司的資源特色比較明顯,競爭優勢突出。十大金控在各自的細分市場領域裡大部分具有鞏固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我們大致概括,有的是“地方區域市場型”,即從深耕當地市場起步,逐漸向全國市場拓展。有的是“資源流量型”,即依靠服務股東、服務行業優勢,伴隨實體產業成長。有的是“總量擴張型”,即對下屬經營性子公司開展引進戰投、優化機制等工作,通過補充資本優化管理發展壯大已有業務。有的是“保險旗艦型”,即從優勢業務起步,結構佈局呈現“一託多”、“同心圓擴散”結構,內部加強協調和統一資源平臺利用,提升企業競爭實力。即便是兩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背景的金控集團,有相似的業務模式,但在經營風格和風險偏好上,也是有明顯差異。

四是從全市場容量和潛力上看,我國金控行業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合作機會大於正面競爭,即使有競爭也遠未達到短兵相接階段,大部分的金控集團尚有很多空間和發展機遇。從全球產業發展和國家之間的競爭規律看,未來新興產業發展、產業集中度提高和產業與金融的深度融合不可避免。從抵禦金融風險看,產融結合的大企業和多元金融集團在經濟劇烈波動中,能協助政府發揮穩定市場、穩定社會預期的作用。隨著野蠻生長的“鯰魚”經營行為的清理整頓,只要合規經營,穩健發展,不斷提高服務實體的能力,未來金控行業的發展值得期待。

金控行業發展的借鑑與建議

田曉林:去年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今年以來召開的一系列黨和國家重要會議,對當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指導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指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根本宗旨和經營目標。2018年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加快出臺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從企業性質和業務特徵看,金控集團與金融子行業的金融機構並無本質不同,屬於具備金融業務特徵的獨立經營的法人實體,只是在集團內部降低了市場搜尋和信任成本。因此,監管部門對金控集團主要關注點可能包括:出資的資金來源、全口徑的風險資本和各子公司滿足各自金融監管的風險資本計量、公司治理架構、內部業務防火牆和子公司經營獨立性評估、風險隔離等問題,預計監管相關辦法也會包括上述問題的具體內容。從近期監管部門出臺的《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和《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看,金控集團將採取審慎經營的監管導向;同時考慮到市場承受力,也有可能設立適當的過渡期。總的指導精神是落實新時代黨和國家宏觀改革發展治理的部署和要求,促使金融集團規範穩定經營,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客觀實際需要。

信息披露依然是市場關注的問題。上市公司或者重要大型企業向投資者或市場披露經營成果,信息質量十分重要。通過信息披露,投資者可以大體瞭解到公司管理層對於經營環境、市場機會、公司資源、優勢劣勢、經營團隊能力等,以及對自身業務的認識。信息披露質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企業的管理素質,簡潔、清晰、透明的信息披露,也有利於投資者很快把握公司經營重點,提高公眾股東與企業的溝通效率,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公眾股東的監督和制衡作用,共同推動企業成長。

從十大金控集團披露的報告看,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比較全面,能夠滿足投資者或市場的基本需求。有的有致股東的信,有的核心信息提煉較好,有的披露格式結構較好,先披露子公司或業務板塊的情況,再披露合併的財務信息,易於投資者快速尋找重點;但也有的對子公司相關數據未進行合併抵消計算,有的對重要合營公司經營數據重要變動未作解釋等,信息披露一致性和友好性可進一步完善。隨著國內資本市場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以及投資資產的運營在金融集團業務中佔據越來越重要地位,金融集團(類)的信息披露格式可進一步改進。通常而言,投資者或市場最關心的是公司的組織結構、資產分佈及其運營情況、潛在風險等,為此,我們設計了大概七個表格(主要包括組織架構圖、子公司情況、參股企業情況、投資資產情況、擔保和債權債務情況、當年新增和退出投資情況等),建議監管部門和相關上市公司進一步探討,完善信息披露的要素和格式。即便是非上市公司的金控集團,信息披露可能也是未來滿足監管要求的重要內容之一。

田曉林: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全球產業結構和競爭格局發生轉換,政治經濟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經濟環境和技術不斷髮展變化,對金控集團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據統計,世界500強榜單的平均壽命已經從20世紀20年代的67年下降到2015年的12年。金控集團大部分業務屬於金融行業,經營面廣、業務多樣、客戶群通常比較大,更加需要在變動的經營環境中居安思危,遵循市場規律和監管政策,既積極進取,又合規經營。應當堅持和遵循迴歸本源、服務社會、穩健發展的經營理念。

一是進一步加強戰略管理和戰略規劃。重大戰略選擇對於一個企業組織十分重要。金控集團必須對經濟週期運行和重大宏觀經濟金融政策保持密切關注,提升戰略管理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科學性和水準。深入掌握產業市場和商品市場的過剩和短缺總體情況,準確把握市場運行和商業趨勢,獲得良好經營績效。金控集團應服務和支持國家產業轉型,在高質量發展、國際化和“一帶一路”等業務佈局方面,做積極探索。

二是迴歸產品和服務實體經濟本源。金融企業通過支持實體產業,彌補社會對不平衡不充分的產品和服務需要,引導更多資源配置到產業短板上。金控集團必須始終立足於產品和服務,為社會大眾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嚴格遵循國家金融政策和監管政策,完善內部業務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減少盲目投資決策、盲目加槓桿情況。通過加大產品研發投入、技術改善和發展零售小微金融,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

三是重視履行社會責任,回饋社會。金控集團作為社會的重要一員,應緊密圍繞社會發展主線,在精準扶貧、新興產業、綠色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科技進步和社會友好等領域,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在自身健康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價值觀,實現企業、客戶、員工和社會等的共贏。

四是重視零售業務。從金融企業的行業特徵看,零售是企業負債端的重要來源,是金融企業的穩定器和壓艙石。零售業務屬於服務型業務,交易頻繁、一般單品毛利低、客戶分散;但也有客戶穩定性好、資金價格低、客戶接觸面廣市場信息反應快,容易進行負債管理等優點。從十大金控集團的實踐經驗看,零售業務強的企業業務穩定性好,發展後勁足;過多依賴資產管理的公司業績波動較大。隨著市場變化(如人口和消費結構、客戶分散化碎片化小微化等)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零售業務更多依賴於網絡化、智能化,提高金融科技在金融集團業務中的應用,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市場開發和客戶服務能力。 (圖片 辛可)

近期本網熱文

中国金控行业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