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好拳的形成,都是从慢练中得来的

一套好拳的形成,都是从慢练中得来的


​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习练,究竟是快好还是慢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陈鑫云:“由起至止,须慢慢运行,能慢则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返以我术为奇异,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难之功效也。”陈鑫老的这段话说明了慢练太极拳是极其重要的。太极拳缓慢的练习,能够有效地规范自己的动作,体会拳架中丰富的内涵及精髓。慢练就是细练,细练能松透全身,松透全身就能适应太极拳的万千变化,练成周身一家。如果动作练习的较快,许多细微动作之处、动作间的转换和过渡等细节,就会一带而过,使动作不到位或产生偏差。如想追求更高层次的太极拳便成为空谈。
一套好拳的形成,都是从慢练中得来的 我一直以为,初学拳者,在掌握好基本动作以后,应着重加强拳的慢练,只有通过慢练,也才会让自己打的拳慢慢成熟、圆润起来。为什么要提倡慢练?太极拳要领讲:“步随身换,势到劲到;虚处寓实,实处有虚。在互变中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形成虚虚实实攻不空的舒缓圆润”。这些要领,没有慢练过程的磨练是体会不出来的。仅举一例说明:在学拳架的时候,一手一式都应首先做到上下相随。不是上面手在动,下面脚也在动,就叫上下相随。而是每一式手脚都应同时开始动,也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的终点。此外,如转腰、沉气、开裆、弓步等等,都应在同一瞬间,配合得恰到好处。粗看容易,因为太极拳要求细致精确,其实就相当困难。因此,在进行慢练时,就是要在平心静气,松弛自然的操作中,以感到全身的气脉畅通无滞,让筋骨关节受到一种柔和的良性功能刺激为宜。适合自己的慢速,深长的呼吸,每一动都要求做到肌肤、关节,甚至内脏、神经系统等全身各处,不该用力的地方毫不用力,尽可能的做到放松,要做到这些,没有适度的慢速是难于完成的。

一套好拳的形成,都是从慢练中得来的
​ 慢出柔、柔出松、松出静。我们习练传统太极拳时,就是要确保每个动作一定做到位。也许,刚开始时动作一定是快的,这种快也是习拳的必经之路。当套路练到熟练之后,一定要慢练,只有慢练才能出来功夫。当然,若有教拳者教你的时候,让慢的时候一定要慢,这样才能越来越体会到慢的感觉。当有老师在前面领的时候,要与老师的步伐一致。因为老师都是根据学生能掌握的水平的快慢来教拳的,待到真正掌握住这套拳时,就能做到能快也能慢或能慢也能快时,方能说是拳的套路打熟了。当然,在行拳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在太极拳缓慢的练习中,一定做到慢而不散、慢而不断、慢而不僵、慢而不呆。练慢是为了快,而这快也是在慢练的基础上渐进而来的,唯有这慢练能筑基夯实,才能练出太极拳“静如山岳,动似江河”的磅礴气势。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愿每个习拳者尽快练出适合自己打拳的感觉与规律来,力争早日打出一套自己属意的太极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