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精準惠民 什邡市湔氐鎮扶貧惠民產業園走出扶貧新路子

冬日的陽光照在食用菌(菇類)大棚上,棚內,村民們正熱火朝天地採菇,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是什邡市湔氐鎮扶貧惠民產業園喜獲豐收的一個場景。

產業扶貧,精準惠民 什邡市湔氐鎮扶貧惠民產業園走出扶貧新路子

去年初,為了積極推進產業扶貧項目,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經濟的能力,加快群眾脫貧致富步伐,湔氐鎮特別制定了扶貧惠民產業園項目。“就是以產業幫扶為重點,全面增強造血功能,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扶持發展地方特色優勢產業,逐步縮小貧富差距。”湔氐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主要在龍泉村實施,堅持群眾自願、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原則,涉及該村4戶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人。該村一組有6年菇類食用菌生產經驗的村民王龍組織實施產業園的生產、技術等具體事務。“接到這個任務我很高興,帶領貧困戶一起生產、脫貧致富,本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王龍說。

產業園項目規模多大?資金從哪來?據介紹,資金籌集由龍泉村協助4戶貧困戶與信用社聯繫小額扶貧貸款12萬元進行產業園資金入股,本金12萬元由村上監管使用,保證資金的使用安全及貸款歸還。目前食用菌(菇類)生產規模5萬袋(4戶貧困戶種植2萬袋)。

貧困戶如何在該項目中獲利,達到脫貧目的?龍泉村黨支部書記劉剛華介紹,產業園在生產過程中的勞務全部由貧困戶承擔,人員務工費按計件付勞動報酬,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8人。貧困戶有保底入股分紅,每戶在園區種植五千袋菇類食用菌,種植一季每戶大約有五千元的收益。此外,產業園每年給村上繳納扶貧基金,用於村上其他貧困戶後續發展的扶貧基金。“通過這些方式,確保貧困戶有穩定持續的收入,儘快脫貧並致富。”

扶貧惠民產業園已穩健地實施一年,貧困戶在這裡務工勞作,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希望。付出總有回報,當他們採下袋袋菇類食用菌時,正是他們新生活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