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高温“炙烤”,谨防葡萄日、气灼病!

进入6月,高温天气开始频繁出现。

中央气象台预报近几天多地出现高温持续天气,像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将有

35~38℃高温,局地已达40℃

如此高温天气,我们要注意葡萄日灼、气灼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日灼病:

温度高,光照强,长时间的日晒会使果皮表面温度过高,表皮组织细胞膜透性增加,水分过度蒸腾,导致表皮坏死出现日灼症状。

发生时期:

一般硬核期的浆果比较容易发生。

危害部位:

症状主要表现在幼果上,卷须、新梢尚未木质化的顶端幼嫩部位也可遭受日灼危害。

具体症状:

果实

果面上出现淡褐色近圆形的斑,边缘不明显,果实表面先皱缩,然后逐渐凹陷,最后整个果实呈棕黑色,而且伴有酒臭味,严重的果实变为干果。

近两天,高温“炙烤”,谨防葡萄日、气灼病!
近两天,高温“炙烤”,谨防葡萄日、气灼病!

幼嫩部位

会导致梢尖或嫩叶萎蔫变褐色

近两天,高温“炙烤”,谨防葡萄日、气灼病!

气灼病:

连续阴雨或田间湿度大时,突然出现高温晴热天气,引起葡萄水分生理失调是气灼发生的关键条件。

任何影响葡萄水分吸收、加大水分的流失和蒸发的气候条件及田间操作,都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1.灌水

气灼病发生的当天及前一天浇水的地块发病严重;灌水量大的地块发病严重。

中午浇水会引起或加重气灼病的发生。

2. 品种

果皮薄、果皮保水性差的品种容易产生气灼病,如火焰无核、木纳格。

根系不发达的品种也容易发生气灼病,如红地球。

气灼病发生时,刚转色的果粒发病严重

3.产量和架面郁闭程度

产量越高、架面越郁闭越容易发生气灼病。而且越郁闭的地方发病越重,常整穗受害。

发生盛期:

气灼病一般发生在幼果期,从落花后45天左右,至转色前均可发生,但大幼果期至封穗期发生最为严重

发病速度较快,一般1~2小时内即可发病。

具体症状:

气灼病最初表现为失水、凹陷、浅褐色小斑点,迅速扩大为大面积病斑

整个过程在2小时内完成,严重时病斑形成干疤或果粒形成干果。

近两天,高温“炙烤”,谨防葡萄日、气灼病!
近两天,高温“炙烤”,谨防葡萄日、气灼病!

预防措施:

日灼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使果穗处在阴凉之中。

对易发生日烧病的品种,在果穗附近多留些叶片或副梢,使果穗荫蔽。

2.适当灌水。

在高温发病期适时适量灌水,蒸发量大要及时浇水降低植株体温,避免日灼。

3.适当追肥,诱发根群向深层发育,增强树势,提高抗逆能力。

4.在阴雨过后的高温天气,在叶面和果穗上喷施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对日灼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5.坐果稳定后尽早套袋。

采用套袋的方式,减少强光对果实的灼伤,同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

选择防水、白色、透气性好的葡萄专用纸袋,纸袋下部留通气孔。

套袋前全园喷1次优质保护性杀菌剂,药液晾干后再开始套袋。

注意避开雨后的高温天气和有露水时段,并要将袋口扎紧封严。

气灼病的预防措施:

1.保持水分的供求平衡是葡萄气灼病预防的根本措施

在易发生气灼病的时期要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既不能缺水,更不能积水,以免影响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从而影响到果实和叶片的蒸腾作用,造成气灼。

2. 在易发生气灼病的时期要关注天气预报,连续阴雨低温期间要降低灌溉次数(包括滴灌),少量多次。

避免土壤积水,降低田间空气湿度,避免或减少果面附着水珠。

天气突然放晴、气温骤然升高时,应立即停止灌水,改在晚上8点左右至清晨灌水。

如果你觉得小秘书每天提供的信息有点价值,你就帮小秘书传播一下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学习。小秘书会继续努力的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谢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