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味特產”《笑禮相迎》能否烹製出一道難忘的相聲界“大餐”?

如何做好電視媒介與傳統文藝的“兼容”創新?如何探索出相聲在傳承路上更當下的表達?借力天津衛視的平臺優勢以及天津特有的文化土壤,《笑禮相迎》為節目創作提供了有益思索。

“津味特產”《笑禮相迎》能否烹製出一道難忘的相聲界“大餐”?

《笑禮相迎》

迴歸合適的“土壤”

相聲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有過撂地賣藝的階段,也有過人聲鼎沸的階段。由於歷史條件的侷限,也曾經歷過低谷期。經過歷代藝人和相聲從業者的努力,相聲語言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模樣。縱覽當前的電視熒屏,以語言藝術入題的節目層出疊見,受到觀眾喜愛,但著眼於相聲這一表演形式的語言節目尚有空白。今年,正值中國曲藝節時隔28年重歸津門故里,《笑禮相迎》在傳承曲藝藝術中讓相聲重新以專一的姿態迴歸了熒屏。

“津味特產”《笑禮相迎》能否烹製出一道難忘的相聲界“大餐”?

相聲演員常貴田、常津銆

“生”於北京,“長”於天津。作為相聲的發祥地,九河下梢天津衛有著相聲生長最肥沃的土壤和最為廣泛的群眾基礎,在天津做相聲節目也很是恰切。天津衛視頻道總監車通表示,豐富精緻、鬧中取靜是《笑禮相迎》的總體節目定位,“不追求大製作大場面,但能體現出大格局大情懷”。

在相聲發展的版圖中,“津味相聲”風格獨特、有辨識度。節目選擇以“津味相聲”作為節目第二期的主題,致敬馬三立等天津相聲“大家”。金巖、陳溯選擇以“津味相聲”中最經典也最難演的“揭瓦”入手,向以往的相聲“大家”以及相聲老前輩馬志明致敬。

創新是相聲界傳家寶,而傳承則是相聲發展的基礎。一段時間以來,眾多相聲演員為觀眾留下了眾多經典的傳統相聲。節目中,相聲演員馬志明和楊少華來到現場,講述馬三立生前的事蹟,並在現場表示,“對相聲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的痴迷是馬三立講好相聲的關鍵”。此外,“津味相聲”主題之外,節目後期還將創新性地聚焦人工智能、機器人等話題,展現了人工智能在公共場所逐漸得到應用的社會新趨勢。

“津味特產”《笑禮相迎》能否烹製出一道難忘的相聲界“大餐”?

相聲演員馬志明、楊少華

“在創作中生長”

相聲的創作實踐表明,巧妙的結構並非輕易取得,要靠豐富的生活底蘊和悟性。結構高明,“包袱”已在其中,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再經過反覆錘鍊、精心加工,事半而功倍,才會形成更理想的藝術效果。“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對於相聲創作,這並非一句空話。

談及《笑禮相迎》的創作難點,節目主創直言是“內容的創新”。在他看來,相聲也好,小品也罷,其它的喜劇表演形式也好,一檔精品節目最終還是要靠內容去取勝,因為他們將大部分精力和經費都花在了內容創作和製作上,不斷地去想新段子、磨本子。

“津味特產”《笑禮相迎》能否烹製出一道難忘的相聲界“大餐”?

相聲演員李菁、李涵表演《知父莫如子》

節目首期選擇“家風”為主題,以常貴田老師的口述為線,串聯常式四代人的相聲家史和相聲史。相聲演員李菁則攜徒弟李涵加盟“家風”主題表演,用輕鬆的段子說出父子之間的親情、師生之間的陪伴,引發觀眾共鳴。“節目所有作品都是主創團隊反覆推敲,改了不下幾十稿創作出來的,相聲是可以傳遞一定價值觀的。”

“津味相聲”表演中,金巖、陳溯,劉春山、許健等人對《揭瓦》《玉堂春》經典作品的重新演繹,尤其是劉亞津、王宏兩人對馬志明相聲代表作《糾紛》的不斷創新更證明了創作於相聲傳承而言的重要性。“盲目”繼承,哪怕是經典,也無法推動這門藝術前進,只有不斷在傳承中創新,才能引領相聲迎來更旺盛的生命力。

“津味特產”《笑禮相迎》能否烹製出一道難忘的相聲界“大餐”?

相聲演員劉亞津、王宏表演《糾紛》

今天,能為相聲做什麼?

天津衛視在年初廣告招商會上曾表示,“2018年必定是一個“文化”大年,研發屬於民族的東西是必然的選擇,能給後輩留得住的東西,便是文明和文化。”與其它藝術形式相似,相聲文化的傳承也是一個重要議題。如何傾聽時代聲音,把握時代脈搏,這為相聲的推陳出新帶來許多思考。

“津味特產”《笑禮相迎》能否烹製出一道難忘的相聲界“大餐”?

相聲演員馬軍、盛偉表演《如此較量》

《笑禮相迎》讓今天的相聲藝術走進千家萬戶,擴大了這門手藝的傳播面。尤其是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青年相聲演員,找準了藝術形式與新時代內容的結合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熒屏外的觀眾關注相聲。與前輩們相比,這些年輕的相聲演員和愛好者善於打破常規、標新立異,給相聲界帶來了新鮮的內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於觀眾而言,相聲是語言藝術,但不止於語言本身。它運用了說、學、逗、唱等諸多技巧,通過刻畫人物、組織“包袱”,為觀眾帶來“笑”的藝術享受。《笑禮相迎》在節目形式上進行了改良、創新,既繼承與弘揚傳統相聲中的架構、技巧、技法以及前輩相聲藝術家的匠人精神,同時也在作品的內容上結合當今社會現實話題,找準了傳承與創新的融合點。

“津味特產”《笑禮相迎》能否烹製出一道難忘的相聲界“大餐”?

主持人裘英俊、李丁

講好中國故事、打造自有品牌,走一條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差異化路線,是天津衛視一以貫之的準則和目標。對天津衛視來說,曲藝是特色,相聲更是特色,循著這條路,節目的差異化發展思路逐步明晰。在節目創作者的期許裡,“多年以後,再有人提及《笑禮相迎》,能夠想到節目為天津衛視做了一件事,為相聲做了一件事,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