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教我们看透人性《道德经》的智慧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老子教我们看透人性《道德经》的智慧 第七十七章

这段话的意思是:自然的规律,与拉弓射箭的道理是一样的。抬得过高就把它压低一些,压得过低就把它抬高一些,弦拉得过满就放松一些,用力不足就再加力拉满一些。自然法则就是减少过剩的用以弥补不足的。但人世间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人们的表现是:减少本已不足的来奉给已然有余的。只有明于大道的人,才能够做到减少有余的用以补给不足的。因此,有道的圣人虽然有所作为但却不占为己有,有所成就但却不居功,他们不想在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

老子教我们看透人性《道德经》的智慧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的特性柔顺而公平;人道的特点:充斥着争斗和不公。

贪婪是人类独有的欲望,自然界中的其他的动物取食是为了求生和繁衍,人则不同,往往只是单纯地为了满足这一原始的野蛮欲望来大肆搜敛。自然界的法则是妥善地协调万物之间的生存关系,使之和谐共生,人世的法则正与之背道而驰。由于人的欲壑难填,一旦占有就自然会想占有更多,故而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但是万事万物冥冥之中都在道的安排之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天之道就会发挥它的损有余以补不足的作用。那些因不足而失去生存机会的老百姓,必然会为争取生存权利而发起反抗。一旦老百姓开始反抗,必然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可见人道是不能够背离天道的,统治者只有遵照自然法则行事,做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下才会太平,社会才能够长治久安!

老子教我们看透人性《道德经》的智慧 第七十七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