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钱可以财务自由

2015 年,股市涨势如日中天,我和几个朋友聊天,结果看到太多的人对股市致富抱太大的期望,并且把股市致富当成财务自由的唯一的路。虽然我的家庭很大一部分财富是从股市中获得的,并且依靠股市实现了基础的财务自由,但我还是要谈谈对财务自由的看法。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财务自由的梦,期望35岁前或者40岁前就有能力提前退休,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当然,在任何国家,能实现这一点的肯定是少数人。想实现这个目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方法。

创业

这是实现财务自由最快的路。微软CEO比尔•盖茨35岁身价25亿美元,谷歌CEO拉里•佩奇 35岁身价166亿美元,脸书 CEO 扎克伯格30岁身价接近300亿美元,可以说是以火箭的速度实现了财务自由。就算再牛的投资者,也无法与之相比较,股神巴菲特也是60多岁以后,财富才接近这样的数量级二

中国也一样,腾讯的马化腾,盛大的陈天桥,京东的刘强东,也都在35岁前实现财务自由。聚美优品陈欧,30岁身价已经超过10亿美元。

当然,上面提到的都是创业路上顶级的人,也有很多创业做得很一般的人,也许没有上市,但是被某个上市公司收购,马上就是几千万或者几亿的身价。

靠创业可以很快实现财务自由,前提是你遇到了好机会,而且你还足够优秀和努力。

当然,也许你不是创业者,但你跟对了人,比如上面提到的公司,即使你不是创业者,而是这些公司前 100名的员工,那么也有望在35岁以前实现财务自由。

职场

职场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全靠奋斗和拼搏。人职后第一个十年,会是工资收人分化很大的十年,职场十年收人增加十倍,并非罕见。

★投资

十年十倍已经不容易,但你的本金在哪里?

相信很多人都玩过一种纸牌游戏,叫作拱猪,里面有一张牌(梅花10)被称为“变压器”。当你赚到很多正分后再拿到“变压器”,你的正分会倍增,但是单独的“变压器”却价值不大;投资技能就是“变压器”。

对于年轻人而言,要积累足够的资金实现财务自由,过早涉足股市反而使得难度变得更大。为什么我推崇低风险投资,因为低风险投资能最好地兼顾投资和实业(创业或者职场)。在全职投资之前,我的职场表现也非常优秀,因为低风险投资不会影响我的工作心态。如果我的资金回撤很大,一年亏掉好几年工资收人,估计工作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家庭。

所以,我建议年轻人把精力重点放在职业上,通过低风险投资这个“变压器”,将你在创业或者职场中赚到的钱稳健增值。

自己没多少本金,想单纯靠高风险投机来实现财务自由的年轻人,请快醒醒吧!2007年和2015年,我都看到过很多“股神”,真的能从2万元硬是炒股炒到了60万元,1年30倍收益,厉害吧,但那又如何呢?不过是职场达人一年的年终奖罢了。

就算是巴菲特,大部分钱也是60岁以后赚到的!想财务自由,还是慢慢来吧。

多少钱可以财务自由

这是朋友最喜欢闯我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有两个公式,其中ROE 就是我们预期启己做投资的复利,CPI是通货膨胀率。

公式一: ROE CPI+年花销/可投资资产,或者,可投资资产年花销/( ROE – CPI)

这个是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你的投资收益扣掉生活成本后,超过了货币贬值的速度,这样就保证了你每年的生活质量不会下降。例如,你第一年有100万元本金,你的利润扣掉花销后,第二年有110万元,而通货膨胀率是5%,那么此时你手上的1 10万元本金就比上年 100万元本金购买力强,这能保证你未来的生活质量没有下降。如果第二年你手上还只有100万元,显然你未来的生活质量要下降,因为你手上的钱贬值了。

公式二:ROE人均 GDP增,速+CPI+年花销/可投资资产,或者,可投资资产年花销/( ROE – CPI)

这个是高级要求,就是保证每年在人群中的排名不下降。还是一样的比喻,第一年你有100万元本金,扣掉花销后,第二年变成了110万元,你肯定觉待自己是成功者,因为你跑贏通胀,你的钱不仅没有贬值还升值了,但是人均GDP(扣除通货膨胀)一年增加了10%,相当于人均社会财富增加了10%,而你的财富(扣除通胀后)才增加了5%,具体的表现就是,你的朋友们年终奖增加了15%,大家的生活都在改善,但是别人比你改善得还快,比较后你还是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如果此时你的资本从100万元增加到 120万元,你就不会感觉落后,因为你的资产增速超过了社会人均的资产增速。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历史上的投资复利是15%,GDP是7%,CPI是3%,每年计划开销25万元,则:

(1) 实现基本的财务自由,可投资资产25/( 150 - 3%)= 208(万元)。实现基本财务自由,未来的花销每年可以按照CPI=3%的速度增加。

(2) 实现高级的财务自由,可投资资产25/(15% -3% -7%) =500(万元)。未来的花销每年可以按照GDP+ CPI= 10%的速度增加。

当然,如果你意外获取一大笔财富,有生之年都不可能贬值完,那么完全可以忽略这两个公式,别把钱意外亏掉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