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為官,自古有制-古時女官制度沿革談

女子為官,自古有制-古時女官制度沿革談

古代女官曆代沿革

現代的女子是"半邊天",在古人則完全無地位可言,出來做官的更是鳳毛麟角。而獨在後宮內女人可以做官,這或許應該感謝帝王對男人的嚴防,不然根本輪不到女人當官的份兒。女官,民間俗稱女太監,漢代有名的才女班昭、宋代女進士林妙玉、唐代女校書薛濤、明朝女能人萬貴兒,都曾是宮中女官。女官存在的歷史很長,記錄3000年前周代禮制的《周禮·天官》中,便有《女史》一節:"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掌內治之貳,以詔後治內政,逆內宮,書內令",周代共設女史8人。

中國帝王的嬪妃制發軔於周代,形成於秦,此後自從漢、唐、元、明、清以來,歷代多有增損,略有變化,但大體不離周制。上溯到傳說時代,帝王有四妃,其中一正妃,三次妃。舜有三夫人(除了娥皇、女英外似乎還有一人)。夏代增為十二夫人。殷代增為三十九妃。

周代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后妃。周代王后為六宮之首,在宮闈中地位如同天子。所謂“六宮”為皇后所居之處。而三夫人位同三公,再者按禮制規定諸侯居所為三宮,即正寢一宮,燕寢二宮。“九嬪”如同九卿,“世婦”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這樣就把後宮的嬪妃制度與社會上天資、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制度完全類比協調一致。

最早有關女官的記載始於《周禮》,《周禮·天官》中,除天子後體同天子,夫人於後猶三公之於王,坐而論婦禮,不能作官看待外,其他九嬪以下既是王的嬪妾,也是執掌各方面的女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女御四德,並在各種禮儀中贊助天子後,世婦掌祭禮、賓客、喪紀之事,帥女官滌溉,女御掌御敘王之燕寢,以歲時獻女功,同時又是各種儀式中世婦的助手。此外還有女祝拿後宮祭祀、禱祠以及有關鬼神之事。女史掌王后之禮職,是王后內治的輔助和秘書。另外,在宮內的服務機構中,在宦官的領導下,還有女酒、女漿、女醢、女篣、女醯、女鹽、女冪等,這些都是從事具體工作的宮中最低級的宮職人員了。

見於記藏,將宮中女官(又稱宮官、女職)與嬪御(即內宮)加以區別,另立系統的是北魏孝文帝之時。女官主管宮中具體事務,其職秩與外官相對。最高領導人內司,官比尚書令。其次是作司、大監、女侍中,官比二品。其三是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等,官比三品。其四是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官比四品。最下一等是青衣、女酒、女餉、女食、奚官女奴,官比五品。

這些女官雖有品位,但從根本上說仍只是皇帝的女婢。唐高祖退居大安宮,李世民即位為帝,晨夕派尚宮去大安宮請安問起居。時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名才十歲,在大安宮見到尚宮,保姆要他向尚宮行禮,說:“尚宮有品位當拜。”但元名卻回答說:“她不過是皇帝的侍婢而已,拜什麼?”太宗非常欣賞元名的等級意識,稱他為“真吾弟也!”

比女官地位更低的是宮女。宮女佔後宮的多數。她們無位、無品,供人調遣,受人驅使,景況很是落寞。唐人王建的《宮人斜》說:“未央宮牆青草路,宮人斜裡紅妝墓。一邊載出一邊來,更衣不減尋常數。”一邊運出剛死宮女的屍體,一邊送進新選的宮女。這是一幅多麼淒涼的圖畫。

秦的后妃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漢初時的嬪妃制與秦相去不遠。到了漢武帝又增設了婕妤、女+聖(這個字我打不出來)娥、傛華、充依四等。漢元帝時又增設昭儀一等,這樣連皇后共十三等。皇后位同至尊;昭儀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婕妤相當上卿,爵比列侯;女+聖娥相當兩千石的官職,爵比關內侯;傛華視為兩千石,爵比大上造;美人相當兩千石,比少上造;八子、充依相當千石;七子、良人相當八百石;長使相當六百石,職比五大夫;少使視為五百石,位比公乘。到了東漢時,又覺得這種嬪妃等級太複雜,便六宮只設皇后、貴人;其下只有美人、宮人、采女三等。

到了三國魏晉時嬪妃制又略有變化。魏太祖在王后下又分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傛華、美人。魏文帝又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明帝時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晉代參照漢魏之制,在皇后下設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又設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傛華、充華為九嬪。至此,周代的三夫人九嬪有了具體的名號。在九嬪之下又設美人、才人等。南北朝都基本上沿襲晉制,在名目上稍有變動。到了北周時,再次化繁為簡,宮中只設五夫人,其餘無定製。

隋代依周制,改稱三夫人為三貴人,分別為貴妃、淑妃、德妃。九嬪為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婕妤十二人,美人、才人十五人合為二十七世婦。寶林、御女各二十二人,采女三十七人合為八十一御妻,連皇后共一百二十一人。此外宮中又設六尚、六司、六典執事宮中雜役。唐代嬪妃制度與隋代大同小異,名目有變動。皇后之下設四夫人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九嬪名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婦為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妻為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唐玄宗後又把四夫人改為三夫人,去掉貴妃,設麗妃、惠妃、華妃。

唐朝沒有明確規定宮女的等級,但是根據她們所服伺主子的等級的高低,宮女的實際地位有微妙的不同,譬如說,皇太后身邊的宮女肯定比答應、常在身邊的宮女更有權勢。要說等級的話,被稱作“姑姑”的,都是資格比較老的宮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新來的和負責雜役的宮女。 嬪妃,中國古代帝王侍妾的統稱。嬪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於後的妾。據記載,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後六宮,三夫人 ,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統一天下,盡收六國宮女充實內廷,品級爵位分列8等。漢武帝將妃嬪的等級分為14級,如昭儀、婕妤、娥等。漢唐的內廷,后妃之下設有宮官女職,常有數百人之多,以供隨侍。明代確立六宮定製並嚴格出入制度,但是後宮妃嬪仍然為數不少。宮人的名號有宮人、選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內廷宮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嬪有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品級。宮女分秀女、官女子兩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殘婦女的罪惡制度。嬪妃一旦失寵就要被打入冷宮。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還要嬪妃、宮女殉葬。

古代女官的品級

1、正一品官職名稱:大長公主、長公主、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公主;從一品官職名稱:郡主

2、正二品官職名稱:昭儀、昭媛、充儀、充容、充媛、淑儀、德儀、婉儀、芳林

3、正三品官職名稱: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職名稱: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職名稱:才人、承徽、尚宮、尚儀、宮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職名稱:寶林、司記

7、正七品官職名稱:御女、昭訓

8、正八品官職名稱:采女

9、正九品官職名稱:奉儀

另外不列品級:宮女、民女。

管理宮廷事務的女官機構

隋煬帝時始置全,唐、宋、明沿設。《隋書.后妃傳序》:“[開皇二年]又採漢、晉舊儀,置六尚、六司、六典,遞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一曰尚宮,掌導引皇后及閨閣廩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煬帝時]又增置女官,準尚書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前蜀花蕊夫人《宮詞》之十七:“六宮官職總新除,宮女安排入畫圖。二十四司分六局,御前頻見錯相呼。”《明史.職官志三》:“女官。六局。尚宮局,領司四:司記,司言,司簿,司闈。尚儀局,領司四: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彤史。尚服局,領司四:司寶,司衣,司飾,司仗。尚食局,領司四:司膳,司藥,司醞,司餑。尚寢司,領司四:司設,司輿,司苑,司燈。尚功局,領司四:司制,司珍,司彩,司計,宮正司。吳元年置內職六尚局。洪武五年定為六局一司......司曰宮正。六局分領二十四司,每司或二人或四人。女史十八人。十七年更定品秩。二十二年授宮官敕。服勞多者,或五載六載,得歸父母,聽婚家。年高者許歸,願留者聽。現授職者,家給與祿。二十七年又重定品職。六局各鑄印給之。永樂後,職盡移於宦官。其宮官聽存者,惟尚寶四司而已。”

唐宋兩代遵循六尚24司。明代女官規制以洪武后期最為完善,其機構設置為“六局一司”,下轄二十四司及彤史共二十五個分支機構,女官總數約300人。分別掌管著內宮的禮儀、戒令、寶璽、圖籍、財帛、羽仗及衣食供給等諸多宮廷事務:

尚宮局設尚宮二人,秩正五品,掌導引中宮,凡六局出納文籍皆署之,若徵辦於外則為之請旨,牒付內官監,監受牒行移於外。下轄四司:司記司──設司記二人,正六品;典記二人,正七品;掌記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司記掌印,宮內諸司薄書出入錄記、審署加印,然後授行,典記掌記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言司──設司言二人,正六品;典言二人,正七品;掌言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言掌宣傳啟奏,凡節令外命婦朝賀中宮、司言傳旨,典言、掌言佐之。女史掌執本司文書。司薄司──設司簿二人,正六品;典簿二人,正七品;掌薄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司薄掌宮人名籍登錄及賜廩之事,典簿、掌薄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闈司──設司闈六人,正六品;典闈六人,正七品;掌闈六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闈掌宮內管鍵之事,典闈、掌闈佐之,女史掌執本司文書。

尚儀局設尚儀二人,正五品,掌禮儀、起居之事。下轄四司及彤史:司籍司──設司籍二人,正六品;典籍二人,正七品;掌籍二人,正八品;女史十人。司籍掌經籍圖書、筆札几案之事,典籍掌籍佐之,女史掌執本司文書。司樂司──設司樂四人,正六品;典樂四人,正七品;掌樂四人,正八品;女史二人。司樂掌率樂人演習樂陣,懸拊擊退進之事,典樂、掌樂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賓司──設司賓二人,正六品;典賓二人,正七品;掌賓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司賓掌朝見、宴會及賜廩之事,典賓掌賓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贊司──設司贊二人,正六品;典贊二人,正七品;掌贊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司贊掌朝見、宴會、導引贊相之事,典贊、掌贊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彤史──設彤史二人,正六品,掌宴見進御之序,凡后妃群妾御於君所,彤史謹書其日月。

尚服局設尚服二人,正五品,掌供服用採章之數。下轄四司:司寶司──設司寶二人,正六品;典寶二人,正七品;掌寶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寶掌服契圖籍,典寶掌寶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衣司──設司衣二人,正六品;典衣二人,正七品;掌衣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衣掌衣服首飾之事,典衣掌衣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飾司──設司飾二人,正六品;典飾二人,正七品;掌飾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司飾掌巾櫛、膏沐、器玩之事,典飾、掌飾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仗司──設司仗二人,正六品;典仗二人,正七品;掌仗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司仗掌羽輿儀衛之事,凡朝賀率女官擎執儀仗,典仗、掌仗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尚食局設尚食二人,正五品;掌膳羞品齊之數,凡以飲食進御,尚食先嚐之。下轄四司:司膳司──設司膳二人,正六品;典膳四人,正七品;掌膳四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典膳掌膳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醞司──設司醞二人,正六品;典醞二人,正七品;掌醞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醞掌酒醞酏飲事,典醞掌醞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藥司──設司藥二人,正六品;典藥二人,正七品;掌藥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藥掌醫方藥物、典藥、掌藥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饎司──設司饎二人,正六品;典餼二人,正七品;掌饎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饎掌給宮人廩饎薪炭之事,典饎、掌饎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尚寢局設尚寢二人,正五品,掌天子燕寢及嬪妃進御之次序。下轄四司:司設司──設司設二人,正六品;典設二人,正七品;掌設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設掌床帷茵席,灑掃張設之事,典設、掌設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輿司──設司輿二人,正六品;典輿二人,正七品;掌輿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司輿掌輿輦、傘扇,羽儀之事,典輿、掌輿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苑司──設司苑二人,正六品;典苑二人,正七品;掌苑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苑掌囿園種植花果蔬菜之事,典苑、掌苑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燈司──設司燈二人,正六品;典燈二人,正七品;掌燈二人,正八品;女史二人。司燈掌燈燭、膏火之事,典燈掌燈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尚功局設尚功二人,正五品,掌督妃嬪宮人女紅之程課。下轄四司:司制司──設司制二人,正六品;典制二人,正七品;掌制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制掌衣服裁製縫紉之事,典制、掌制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珍司──設司珍二人,正六品;典珍二人,正七品;掌珍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司珍掌金玉寶貨之事,典珍、掌珍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彩司──設司彩二人,正六品;典彩二人,正七品;掌彩二人,正八品;女史六人。司彩掌繒綿絲絮之事,典彩,掌彩佐之,女史掌執文書。司計司──設司計二人,正六品;典計二人,正七品;掌計二人,正八品;女史四人。司計掌度支衣服、飲食、柴炭之事,典計、掌記佐之,女史掌執文書。

宮正司設宮正一人,正五品;司正二人,正六品;典正四人,正七品;女史四人。宮正掌糾察宮闈、戒令謫罪之事,大事則奏聞;司正、典正佐之,女史掌書記功過。

女子入宮的途徑通常是這樣的:禮聘、採選和進獻。

先說禮聘,一般禮聘的女子入宮是最有希望成為皇后的。 唐代豪門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遠播的女子朝廷按例要進行挑選,然後禮聘入宮。這些禮聘入宮的女子大多出身高貴,氣質風雅。她們有的來自皇親國戚,有的來自權門貴族,其他以德、才、美色聞名而禮聘入宮的則是士宦人家的女子。 這些禮聘入宮的女子,受到皇帝的特別優待,往往一入深宮就予以冊封,成為有名位、身份的妃嬪和女官。

其次是採選,從唐代開始,宮廷定期向民間採選良家女入宮。 從此以後,各代皇帝都選良家女充實後宮和太子東宮以及諸王王府,再從入選的良家女中選取更好的冊為嬪妃、太子妃、王妃。 從唐代皇帝的敕令上看,選採良家女似乎是為了太子和諸王選妃,以保持皇家良好的血統,而事實上,只要美色、才藝超眾,不論出身是貴是賤的女子都有可能脫穎而出,登上后妃寶座。

再就是進獻,這樣的女子通常是被當作禮物送進宮中的。 一些醉心於仕途的官吏往往將色、藝俱佳的女兒和治下才、色雙絕的女子進獻給皇上,送入後宮。 唐代著名詩人和大臣崔氵是出於個人前程的考慮,甘心將美豔的妻子、女兒獻給太子,送入太子東宮,從而獲得高官。

宋代宗承隋唐無大異,明代時諸妃增多,設為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妃下又設六局一司,女史十八人。明世宗設九嬪,明末尚有選侍、才人、淑女等。清代嬪妃制大體在康熙時完備,皇后稱福晉居中宮,下有皇貴妃(一稱懿貴妃)、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答應等分居東西十二宮。清代前期規定後宮不納漢女,在清代後期打破了這樣舊制。

清代的宮女是服侍皇帝,皇后,嬪妃,公主,阿哥的,不同等級的人宮女的數量也不同,皇太后有12名宮女,答應只有一名宮女。宮女的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內務府包衣(滿清貴族的家奴,沒有人身自由)所生的女子,另一個來源是上三旗下,比較低等人家的女子,以上這些女孩都要在十三歲時進宮被挑選一次。被選中的宮女一般要到25歲才能出宮,而且出宮的宮女不許在進宮,也不傳播宮中的事情。另外,有的宮女未滿期限,因為笨拙或是有病,也能被趕出宮。

宮女一進宮,就開始了他們痛苦的生活,新來的宮女都由老宮女(宮中稱作姑姑)教導,因此他們不光要伺候主子,還要伺候姑姑,姑姑一般都非常嚴厲,動輒棍棒相加(宮中規定宮女不許打臉)。

宮女的出路有幾種,一種是皇帝看上的,就選在皇帝的身邊做答應、做常在、做貴人等等,任皇帝的喜歡和不喜歡來決定她的命運。另一部分就是皇帝指配給他的子孫或者親王的子孫,給他們做妻或者妾。還有一部分就在宮裡做服務。按照當時的規定,宮女歲數太大了,到了一定的年齡,可以允許出宮,這個制度執行得也不是很嚴格。

漢代有女御長、宮長、中宮學事史等;唐代更完善,有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食、尚功等"六尚官",還有司記、典記、掌記……女官超過200名;宋代有司宮令、六尚書、二十四司、司正、彤史等;明朝女官制度比唐宋還完備。

  女官完全不同於宮妃,相貌不是主要的,進宮並不是給皇帝當妃的,初衷不與皇帝發生性關係。如明代,不少女官是從民間找來的年三十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寡女。女官的任務很雜,有的掌管文印、記錄皇帝起居,性交情況、宮妃懷孕情況都要記下來;有的負責打掃衛生;有的則負責給皇帝傳授性技巧、給皇太子進行性啟蒙。當然,如果皇帝一時性起,看上了女官,性交也無不可,有的甚至成為皇妃。

  但是女官再多,也管不了皇帝的後宮,宮妃不檢點的事情朝朝都有,女人的心是管不住的。朱元璋的後宮管理很嚴,哪怕是聽說哪位宮妃有問題都要處死,郭寧妃、李賢妃、葛麗妃都在捕風捉影后被處死,裝在一個柳條筐裡亂葬在野外。但朱元璋的後宮還是不時傳出宮妃與人有染的消息,其寵愛的胡妃便是在後宮下水道出現死嬰後被疑心病重的朱元璋活活杖殺,後來證實是冤死。

  北魏時胡太后便強迫男人與自己私通。《梁書·楊華傳》(卷39)記載,"華少有勇力,容貌雄偉,魏胡太后逼通之,華懼及禍,乃率其部曲來降。"胡太后苦戀楊華不能自拔,特作《楊白華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足歌之,辭甚悽惋焉"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春去秋來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

宮妃做出如胡太后這般出格的行為,應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麼多女人,卻只有一個男人,當然滿足不了衣食無憂,生理正常女人的性慾,如果年輕守寡,那日子更難熬。後宮因此出現了不少女同性戀人。明世宗朱厚熜時,一名妃子空房孤寂,便讓兩名宮女假扮男裝,與床上嬉玩。恰巧讓朱皇帝撞見了,結果,兩名宮女立即遭杖殺。

有的人明知太監不管用,是個假男人,也願意與他碰成"對食"、"菜戶",做一回夫妻。在明朝,這樣與太監"私通"的後宮女人不在少數。有一次,明成祖朱棣因此怒殺宮女,臨死前,一個宮女對著朱棣罵道--你自己陽痿,人家才與太監私通的,何罪之有?!確實,要想後宮平安無事,少出黃色笑話,最好的辦法只有解放後宮,解放人性,僅靠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古代女官的典範:謝瑤環 上官婉兒 宋氏姐妹

例如:唐朝的謝瑤環官拜‘尚書院司籍’。武則天曾欽命謝瑤環為右臺御史,賜尚方劍,巡按江南(做為‘巡按’代武則天巡查江南)。“……朝廷百官分成兩派意見,以天官尚書梁王武三思為首的一派意見是主張發兵圍剿太湖叛匪,而以尚書院司籍謝瑤環為首的另一派意見是派員制止兼併土地,安撫民眾回家種田。雙方意見爭執不下,大殿裡籠罩著沉重而壓抑的空氣。”也有認為女官看來只有宮內官,謝瑤環應該是在朝為官,而不是任女官。

唐代的宋氏姐妹

長女宋若莘參掌機密,著述文章,掌管記注簿籍,元和末卒,贈河內縣君。次女若昭於其姐卒後代司其職,封尚宮(內宮女官的最高長官)。姐妹中,若昭尤通曉人事,自憲、穆、敬三帝,皆呼為先生。六宮嬪媛、諸王、公主、駙馬皆師之,為之致敬。。晉封梁國夫人(外命婦的最高封號),寶曆初卒。三女、五女早夭。四女若憲,憲宗復令其代掌宮籍,為女學士。宋氏姐妹撰寫了《女論語》。

在古代幾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場宦海中,竟然還有一些數量少得可憐的女官。她們全都集中在宮廷裡,陪伴在帝王的周圍。古代女官身份特殊,有奇異的二重性,一重類似正常官員,擔任某項宮內職務;一重幾同嬪妃,可被帝王君主隨時佔有。宮廷女官一般具有嬪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閒情逸致,可以和她們任意交歡。宋朝李宸妃初入宮職任司寢,在為真宗鋪床疊被時,被擁入綃帳。明朝紀太后早先任女史,旋主管內藏庫,憲宗偶去視察,見紀氏應對如流,當即演出了一場龍鳳呈祥的喜劇。

凡有文才的女官,常被任命負責內宮教育。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國的韓蘭英上獻《中興賦》,被召入宮任博士,教宮人書學。她因學問淵博,且年高有德,受到大家的尊重,被敬稱為韓公。

唐朝的上官婉兒在歷代女官中算得上重量級的人物,她文才頗高,且熟諳政務,先後受到武則天和唐中宗李顯的重用,專掌帝王文件,百官奏事多由她裁決。當時深受皇帝信賴的上官婉兒,儘管沒有明確的封號,實際屬於手握實權的女宰相,翻翻中國歷史,這種權傾朝野鐵腕女人,簡直是鳳毛麟角。一方面,她資質絕佳,天賦靈犀,具有卓越的學識和文才;另一方面,她玩弄權術,駕馭政治,石榴裙下掩藏著極為淫蕩的私生活。和其他爬上權力顛峰的人物一樣,上官婉兒也曾有過悽苦卑賤的出身。因為爺爺上官儀政治上排錯了隊,公元664年,他們全家獲罪被殺!包括上官婉兒的父親在內,很多親人都掉了腦袋。這時候,可憐的小婉兒剛剛降生,還沒吃幾口奶,便隨著母親鄭氏做了朝廷的官奴。雖說僥倖保全可性命,可是處境極為低賤。母親拼死拼活地幹苦力,跌跌撞撞地拉扯自己的小女兒。當然,敗落的官宦人家也很有見識,母親千方百計讓婉兒接受全面而嚴格的正統教育,以便掌握將來安身立命的資本。小姑娘太聰明瞭,一點就透。剛四五歲,就作得一口漂亮的詩詞。武則天終於給了破敗的上官家族一個翻身得解放的機會。她久聞上官婉兒的才學,便將那對可憐的母女召進了皇宮。現場考試滿意極了,於是除了她們母女的賤籍,還把婉兒留在身邊工作,擔任掌管詔書的貼身秘書。那年,上官婉兒剛剛十四歲。從此,她涉足政壇,一步一步接近了當朝的權力核心。新手上路,總有拿不準的時候。上官婉兒也需要宦海沉浮,不斷歷練。因為不聽話,武則天差一點宰了她,礙著根深蒂固的愛才癖,武后只在姑娘粉嫩的額頭上刺了一個烏黑的犯罪標誌,這種近乎毀容的刑罰叫做黥面。雖說,額頭不完美了,上官婉兒依舊是光彩照人的大美女。她利用兩種最厲害的東西在宮裡混:一是頭腦;二是姿色。才華固然重要,乾的好不如嫁的好。十六歲正當花季的上官婉兒嫵媚地倒在皇太子李顯懷裡。她深知這種政治投資的重要意義。此後,李顯被廢,遠戍鈞州、房州,上官婉兒又坐到了武則天親侄子武三思的大腿上。她替這位情人頻開綠燈,利用皇帝秘書的便利,大講武三思的好話,甚至有意排異李唐皇室。李家的人,怎能不恨這個多事的臭娘們兒! 風水輪流轉,李顯鹹魚翻身了。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又從衰老的武則天手裡接過了皇權,老相好上官婉兒隨即投靠。她被冊封為昭容,其實,就是皇帝的小老婆。按《舊唐書》的說法,她的地位僅次於皇后一人、妃子三人,屬於九嬪的第二名。婉兒負責的具體事物,還是內閣秘書長。有了政治靠山,她仍覺不穩固,便在李顯大老婆韋皇后身上押了寶。這一時期,是上官婉兒紅得發紫的顛峰階段。在她倡議下,天下大興文學之風,各種各樣的賽詩會像今天選拔超級女聲一樣如火如荼地折騰起來。皇宮裡,更熱鬧,帝后王公率先垂範,文才飛揚的婉兒理所當然成了焦點人物。她當仁不讓地支持會議,不但代帝后捉刀作詩,還充任考評裁判,並對文才絕佳者實施獎勵。女人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投機鑽營的人便紛紛投靠。提拔個把行政官員,對於婉兒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話又說回來,她畢竟是有七情六慾的健康女人,環顧人生,她美中不足的還是私生活。於是,婉兒秘密購買私宅,在宮外和一些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們勾勾搭搭。

《新唐書》說: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暱要命的是,婉兒還為這幫傢伙謀求政治利益,很多人踩著她溫柔的肩膀,做了顯官。她最著名的情夫就是崔湜。小夥子模樣好,兩人初相識也就二十三四歲。那時,婉兒已不是情竇初開的小姑娘了,紅顏易老,一眨眼,居然四十多了。按年歲,徐娘半老,差不多可以當崔湜母親一輩的姑姑、姨娘了。清朝著名文人吳梅村曾感嘆說:妻子豈應關大計?其實,這與紅顏禍水的說法,遙遙相對,都是強調女人在政治問題上作用的大與校在權力問題上,男女並無本質不同。人,熬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顯赫位置,任何性別都會起到改變歷史進程的作用。儘管那只是一種千載難逢的偶然性。上官婉兒總算鬧騰到頭了。她的剋星就是政治新秀李隆基。畢竟樹敵太多,一切哀告都無濟於事了。景龍四年,即公元710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李隆基操縱的宮廷政變暴發。夜幕中刀光一閃,上官婉兒慘叫著倒在了血泊裡。那一年,她剛剛四十七歲。古代的女人被視為禍水,在常態下是不準參政的。

但當君主無視這一原則時,便會對她們取消限制,甚至授予要務及要職。在中國歷史上職位最高的女官,大約是北齊的陸大姬,她官拜侍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宰相,權勢顯赫。她見宮人黃花有幸於後主,遂認為養女,併力薦為弘德夫人。黃花不久生下皇子,使膝下無子的後主有了儲嗣。陸大姬為了長保官運,進行了巨大的政治賭博,用誣構的手法把皇后胡氏逼下臺,隨即幫助黃花母子分別成為皇后和太子。其實,女官一般不容許拋頭露面,但才華橫溢者能被准許破除此例。唐中期的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五姐妹以才學蜚聲於當世,被德宗召入禁中,授以官職。德宗喜詩,每與詩臣唱和,必召五人前來共盡雅興。德宗給了她們極大的體面,不以妾相待,一直呼為學士。其中宋若昭歷仕三朝,人皆稱先生,后妃、親王、公主相見都行以師禮。召之即來,呼之即去,女官制度是非常畸形的制度,它不是國家的工具,而是帝王手中的玩物。

古代女官的住處

皇后,居中宮。承乾宮中宮:坤寧宮

皇貴妃,一名。慈寧宮西宮:

貴妃,二名。 妃,四名。 嬪,六名。 諸嬪妃各分居東、西十二宮。

儲秀宮:結綺樓、 芷箐苑 、吟霜齋 、皓月軒 、沐梓洲、 衍慶閣、 竹筠榭、 簫音塢

長春宮:玉笙樓 、昕雪苑、 斜陽齋、 思水軒、 潸蒙洲 、依雪閣、 菱荇榭、 閱微塢

永壽宮:聽雨樓、 茉風苑、 語鶯齋、 素雅軒、 凝慧洲、 瑞祥閣、 藕香榭、 詩韻塢

翊坤宮:淡影樓、 華穆苑 、絳雪齋 、冰雁軒 、寒煙廳 、金禧閣、 秋梧榭 、醉雲館

鹹福宮:紫荊樓、 薔薇苑 、毓靈齋、 晶瑩軒 、溢菲廳 、清研閣 、語思榭 、緲雲館

重華宮:鳳儀樓 、岱妍苑、 宿痕齋、 韶穎軒、 依悠廳、 伊影閣 、渺影居

雲峴館東宮:齋宮 :瀟湘樓 、蘅蕪苑 、倦勤齋、 煙雲軒 、暢音洲、 文淵閣 、吟秋榭、 暖香塢

延禧宮:關雎樓 、菡夢苑、 漱芳齋 、蓼風軒 、沐芙洲、 琴韻閣 、晴芳榭、 歆音塢

永和宮:夢溪樓、 景平苑、 蕭寒齋、 麗景軒、 蒙雨廳、 冰奕閣 、心海居 、聽月館

景仁宮:綴錦樓、 謹蘭苑、 秋爽齋、 頤和軒、 清晏廳、 祺帆閣 、沐夕榭、 雎淇館

景陽宮:凝紫樓、 漱玉苑、 擷芳齋、 月影軒、 舒雅廳、 翠薇閣、 枕霞榭 、擷綺館

鍾粹宮;晴水樓 、凌菡苑、 雍和齋、 怡蘭軒、 紫菱洲 、馨夢閣 、永福榭、 晚晴塢

貴人、常在、答應,人數不定。合住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