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虚拟银行牌照 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银行的诞生已经有几百年了,从1171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在意大利诞生以来,到1694年,第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诞生,从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银行的产生是由于双方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在交易过程中昂贵的成本。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的不管进步。银行金融业正在积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金融世界,这也是为了适应网络商业的日益发展的需要。

去年9月,香港金管局鼓励在香港引入虚拟银行,截至目前,有意在香港经营虚拟银行的公司超过50家。

2018年2月6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发布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指引》”)。该《指引》列出了金管局在决定是否认可虚拟银行在港开展银行业务时所考虑的原则。

2018年5月30日,在征询公众意见后,香港金融管理局(简称“香港金管局”)终于发布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版,将对合格的虚拟银行申请人发放牌照。

发放虚拟银行牌照 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所谓虚拟银行,香港金管局给出的定义是,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传送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而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参与申请。

针对这一新型金融业态,今年2月6日至3月15日,香港金管局就《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草稿公开征询来自银行业和金融科技业的意见。

香港金管局表示,只要是在香港经营零售银行业务,香港的《银行业条例》及《银行业(资本)规则》中的相关规定,银行申请人需满足3亿港元最低资本要求。香港金管局也强调,上述银行管理条例适用于所有持牌银行。

香港监管局表示,在香港引入虚拟银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促进普惠金融,借助这些银行的信息科技平台,降低吸纳新客户的成本。

哪些申请机构能率先满足申请虚拟银行牌照?香港金管局表示,将优先处理能证明如下条件的申请人:

发放虚拟银行牌照 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1)申请人具备足够的财务、科技及其他相关资源经营虚拟银行;

(2)申请人的业务计划是可信和可行的,能提供新客户体验,并有助促进普及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

(3)申请人已经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合适的信息科技平台支持其业务计划;

(4)申请人获发牌后能较早开始营运。

我们认为,传统银行和虚拟银行在各方面差异明显。总的来说,传统银行表现为封闭、专业、稳健以及对风险的高度重视,虚拟银行则表现为开放、跨界、迭代、创新。

传统银行是以物理网点为基础,虚拟银行是没有物理网点,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传统银行因为都是客户主动到网点办理银行业务,客户数据都是沉睡数据。虚拟银行的特征就是运用数据驱动业务发展。

传统银行相对于虚拟银行的优势在于其积累的庞大客户基础和网点数量,以及专业而成熟的风控体系。虚拟银行的优势在于创新能力很强,融入客户日常生活,形成强大的黏性,客户体验优于传统银行。

总之,虚拟银行一方面使银行能够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并且服务成本迅速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客户能够从虚拟银行获得方便、及时、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又节省很多服务费。

香港已经准备发放牌照,内地目前没有监管虚拟银行的具体规定或指导意见。虚拟银行通常须遵守适用于传统银行的相同法律法规。但是,作为推动金融创新的政策一部分,中国内地存在多种银行业务模式,与虚拟银行或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等“直销银行”具有相似的经营形式。


发放虚拟银行牌照 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