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為民守公德——二談“領導幹部要講政德”

本報評論員

在河南蘭考,泡桐樹被親切稱作“焦桐”。每當人們看到泡桐樹,就會想起焦裕祿。當地群眾至今仍保留一個習慣,房前院後,凡有空地便種上幾棵泡桐。這是一棵活在百姓心中的樹!

播綠在人間,政聲人去後。睹樹思人,焦裕祿精神之所以能夠穿越時空,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在任期間,撲下身子、一門心思為百姓謀福祉,留下了永遠的口碑。他用生前事身後名,回答了“入黨為什麼,當幹部做什麼,身後留下什麼”的人生之問,彰顯了共產黨人德性的力量。

“國家興亡,全在當政者公私間的一念之差而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共產黨人特有的公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奮進新時代,邁上新徵程,領導幹部必須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涵養公僕情懷,淬鍊政德修養。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評判政德的基準線。自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人民”二字鐫刻在旗幟上,並融入自己的全部奮鬥實踐。領導幹部加強公德修養,就要站穩人民立場,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做到“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權力姓公不姓私”,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行政、為民謀利,決不能變成牟取私利的工具,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要樹立正確政績觀,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功名,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澱之後真正的評價。

“欲事立,須是心立。”回望青史斑斑,名垂千古者無不立心於民。政德是從心裡長出的花朵,民心是滋養公德最好的營養。心中有民天地寬,心頭裝著老百姓,就會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似民間疾苦聲”的濟世情懷,就會有“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擔當精神,就能衝破一己之私的小格局,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抵達充盈而有意義的人生境界。李保國不顧重病纏身,踏遍太行傳送技術;廖俊波甘當“救火隊長”,敢啃最硬的骨頭,因為他們骨子裡深愛著人民。要堅持“以百姓之心為心”,增強群眾觀念,增進群眾感情,把群眾冷暖安危記在心頭,把群眾的事當自己的事,盡心盡力為群眾幹實事,不捨尺寸之功,不捐毫末之益,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真抓實幹是最可貴的政德,好名聲是幹出來的。領導幹部要想真正在群眾心目中留下一點“影”、留下一點“聲”、留下一點印象,就要精心謀事、潛心幹事,努力為人民多作貢獻,而絕不能靠作秀、取寵、討巧,博取廉價掌聲。領導幹部要做實幹的“樵夫”,磨礪擔當的寬肩膀,錘鍊成事的真本領,撲下身子抓落實,擼起袖子加油幹,用實幹的腳步叩響初心,用過硬的實績彰顯公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