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說作文丨考察千禧寶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018年高考,語文考試已於上午11:30落下帷幕。備受關注的高考作文題也已新鮮出爐。從形式和內容上看,讓人稍微感到輕鬆——仍然延續了2017年高考作文的命題思路:給定多則非連續性材料的任務驅動式作文。

但是仔細閱讀之下,也感覺到今年的作文題題目和去年的作文題目之間的不同。下面,我就針對今年的高考作文談一點自己粗淺的看法,不當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

作文命題所呈現出來的限制性。

內容上的限制——“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給出的材料都是這一代“千禧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國家所發生的大事,那麼如果考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展開聯想,也應該是在這樣的一個範圍裡進行,而不是“海闊天空”“信馬由韁”的臆想;

方向上的限制。所給出的材料都是發生在國內的一些大事,正如題幹當中所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那麼,我們的學生就思考,這樣的一系列大事件的背後應對著屬於我們這個時代怎樣的際遇和機緣,又向我們提出了怎樣的挑戰;

對象的限制。題幹當中明確提出,要想象著自己的這一篇文章是裝進“時光瓶”,給2035年18歲的一代人看。這樣一來,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除了要有一點“穿越感”以外,更應該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明確的“對象感”。雖然題幹中提出文體不限,但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層限制,考場上很多學生都寫成了書信體的文章,看來也是不錯的一種選擇。

情感驅動的限制。“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題幹中這樣的句子應該非常強烈的激發起“千禧寶寶”內心中的責任感、使命感。學生們不應該只是掌握書本上的知識而更應該瞭解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國家正在經歷的變化,以此來促進民族情感的凝聚,做中國夢成為現實的參與者!我們正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付出的努力,這樣的命題無異於是一次對民族精神的提振!

作文命題呈現出來的開放性。

內容所呈現的開放性。在題幹中“……”所連接的前後兩個部分是對現實的回顧與對未來的展望相結合。那麼,同學們在考場上寫作的時候就既可以聯繫自己平時所瞭解現實,也可以根據國家的發展願景展開自己的聯想。

驅動任務呈現出來的開放性。“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這樣的驅動任務,同學在應對的時候,既可以根據“畫面”的聯想寫成自己對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的認知,也可以根據自己“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考寫成秉承時代精神、承擔社會使命的“思考”。

寫作角度的開放。多則不連續的時事材料,不同組合的選擇就會體現不同的寫作角度。這也是對2017年高考作文命題形式的一種延續。

材料解讀:

新千年寄予了人類對未來的美好願望,庚辰龍年更是以驚人的巧合讓人感受到“龍的子孫”所迎來的希望,令人振奮的同時,讓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隱含著“中國夢”這個關鍵詞;

汶川地震,天災面前國人所表現出來的凝聚力,戰勝災難的自信心,以及經受挑戰的勇氣。北京奧運會向世界展現“中國元素”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文化自信”;

科技的發展,與政府工作的紮實推進,充分彰顯了“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理念;

網民數量的提升既有全民進入網絡時代的喜人一面,也面對網絡生活對人們所能夠產生負面的影響,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樣做出具體的選擇?

“世紀寶寶”長大成人,我們收穫了什麼,缺失了什麼,又將創造什麼?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怎麼樣的一個願景,你能用自己的筆描繪出她的樣子嗎?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我們將應對怎樣的難題和挑戰?

和2017年的作文命題相比,今年的作文命題既一以貫之的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貼近時代,也增加了“使命和挑戰”這樣的對於自身的拷問與反思——穩中有變。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科技興國、中國夢想、國民素養等元素都是題中應有之義。學生完全可以自由組合,確定角度寫出一篇言之有物的考場作文。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一定文化基礎,明確自主發展方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有一定責任與擔當的社會主義新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充分的體現了出題者“大語文”“活語文”的導向。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反芻國家智慧,砥礪民族精神,傳遞中華夢想。同時也為後繼者提供了一個相對明確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