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一想到愛馬仕,大家都會立刻想象華麗的江南皮革廠....不!是法國皮革產品。

當愛馬仕將焦點聚集在鐘錶界時,自然是不甘於寂寞的。如,和積家有合作,而且在巴黎負責宇宙表的零售已經幾十年。在上世紀70年代後期,愛馬仕自己的腕錶生產線也投入使用。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前期所開發的Arceau、Heure H和Cape Cod這些型號都彰顯這個品牌高雅和活潑的格調。

但是,那時候他們的產品對於狂熱的表迷們還是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時尚感,產品依賴於高度標準化的石英或自動機芯。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就這樣愛馬仕賣了幾年表後發現並不樂觀,咋整?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2006年,愛馬仕終於下定決心花了2500萬瑞士法郎(約等於1.6億元人民幣)注資Manufacture Vaucher Fleurier,獲得百分之25%的股權,衝擊高級製表領域。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跟eta、Sellita不同。Vaucher是一家專注製造高級機芯的工廠,其生產的機芯也只供給高端品牌,比如帕瑪強尼。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錢花了,也解決了缺乏自家機芯生產的短板,慢慢從ETA時代走了出來,這一系列舉動帶來的連鎖效應是可觀的。

首先,Cape Cod和Dressage款型都用上了獨家的機芯,鳥槍換了意大利炮;而後愛馬仕又通過Le Temps Suspendu (停滯的時間)和Dressage L'Heure Masquée (隱藏的時間)來以一種詩意的手法解讀和控制時間。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玩法上高明瞭,在技術層面非常搶眼,但是還是停留在小眾市場——考慮到複雜功能的類型以及其定價。

反過來說,因為預算增加,表迷們在擇表的可選項又增加了,愛馬仕又要默淚了嗎?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在這種環境下,愛馬仕發佈了典雅SLIM系列。這一塊並不是現代腕錶領域最前沿的——或者是最古典的。

但是,這一反傳統的選擇與愛馬仕的理念是一致的,愛馬仕的理念就是提供他們認為他們客戶需要的高雅的日常用品。儘管Slim這個詞彙經常出現在某某女士內褲廣告上。

事實證明Slim就是一款非常獨特和有魅力的正裝表。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只有時間顯示功能的Slim稱得上“薄款”。機芯只有2.6毫米厚,錶殼本身厚度是9毫米。講道理,這個數字達不到超薄腕錶的標準。

但是這個高度實際上是加分的一個特徵,這個厚度讓這塊表整體上顯得比例更加協調。錶殼太過扁平的話,39.5毫的直徑可能讓這塊表看起來像貼在手腕上的一塊平板。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這款表第一個脫穎而出的特點是表耳。短而帶一點弧度,造就的錶殼效果不僅很時尚,而且上手感覺也很非常好,哪怕是那些已經習慣了經典比例的人。

表耳的形狀很重要——這是這款法國表的眼光獨到之處(這樣吹一下應該沒問題吧?)。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透過背面的藍寶石鏡看看機芯。這裡Slim呈現的是一流的水準:2.6毫米厚的機芯,機芯採用珍珠陀,緊跟有名的Piaget 12P的步伐。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機芯的基礎並不完全是愛馬仕獨家的——比如說在帕瑪強尼的Fleurier Tonda 1950上也可以看到。

儘管如此,在Vaucher的客戶群內再也找不到一個在Slim這個價格區間(5W人民幣左右)的錶款是配備這個水平的機芯的,還帶集成的珍珠陀。

不過,Slim提供優秀的裝飾效果的意圖是不是太明顯了些?交錯的H紋琳琅滿目,可能是我更喜歡傳統觀的機芯裝飾和經過考究雕刻的珍珠陀吧。

愛馬仕在鐘錶界到底能分幾杯羹?

老鄧說表:

愛馬仕在製表領域裡的作品日漸增多,Slim的萬年曆、Cavale圖案的內填漆面工藝、珍珠母貝上微繪的神秘鳳凰....等等。那麼問題來了,愛馬仕還需花幾個十年,來改觀人們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