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份信仰,愿一世安稳—潮汕游神文化记

潮汕游神在中国游神活动中历史悠久、影响较大,难以考证其最初起源。明代潮州戏《荔镜记》曾有描述潮州人游神赛会的情景。一些地方史志还把它作为社会习俗记载下来,《澄海县志》云:“十一日夜起,各神庙街张灯、仕女游,放花爆,打秋千,歌声达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迁,如今潮汕地区的游神活动依旧兴盛。

守一份信仰,愿一世安稳—潮汕游神文化记

源于诸神崇拜

游神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进行,人们在这天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让神出来与民同乐,护佑四方百姓。整个正月,潮汕各地会举行五花八门的游神活动,大到每个地区,小到每条村的不同宗族,所敬奉的神明各地也都不相同。

究其根源,潮汕游神活动源于潮汕人民对诸神崇拜的情结。 潮汕人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望、祝福寄托在对诸神的崇拜上,创造了品种多样的神,以求得到更多的护佑。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将那些为国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或地方名人等真实人物的功绩和德行神化,塑像建庙,敬若神明,比如三山国王神、关帝、妈祖、潮州青龙庙的安济圣王等;还有一批神本身就已经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多是法力高强能够驱恶扬善、急公好义、有求能感、造福一方的神话人物,如玄天大帝、风雨圣者、火爷神、孙大圣、吕纯阳等等,广为传播,他们的庙宇常年香火不断,吸引善男善女各方信众前来祭拜。

守一份信仰,愿一世安稳—潮汕游神文化记

游老爷,护四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神的认知逐渐淡薄,目前潮汕地区农村将所敬之神统称为“老爷”。这些“老爷”被端在轿子上游行,每到一处,鞭炮齐鸣,每家每户祭拜许愿,祈求来年顺利。在营老爷的日子,要演戏酬神。有的演剧之外,还有锣鼓乐班随神出游。村中青年参加游乐,肩荷绸缎大标,穿着尽显整齐阔绰。标队的后面便是乐班,鼓乐徐奏,歌声悠扬。在这种乡村游神中,年轻人往往成群结队,一村游过一村,从正月中到二月初,乡民收到亲友的粿品礼物,还需分送邻家及至亲,据说是远古遗风。

游神风俗各不同

潮汕地区游神形式大同小异,但有些地方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风格。

澄海盐灶 “拖老爷”

每年正月二十二澄海区盐灶村举行传统的“拖神”,几名轮值抬“盐灶神”的青壮年在沐浴后,把神偶缚在神轿里,抬着游神。而想要“拖神偶”的人则紧跟游神队伍,伺机冲上前将神偶拖倒,自己爬上神轿。有俗谚云:“盐灶神欠拖。”喻人不打骂便不成器之意。

守一份信仰,愿一世安稳—潮汕游神文化记

潮州卧石乡“绞老爷”

潮州卧石乡,每年正月十一要“绞老爷”,所绞之神为“三山国王”。每年正月初九,乡民便将庙中的“大王爷”等六尊木雕偶像抬出来,初十全乡家家户户摆牲祭祀,焚香烧元宝。到了十一日,便将神像送回庙中。送回神像时,有的人将神像夹在腋下,有的人将其扛在肩上,还要故意让神像相碰撞。游行结束时,将神像集中在空旷的地方,抱着神像狠狠一摔,这叫“舂老爷”。据说是能够把神像弄得越破越烂,则来年的运气越兴旺。

守一份信仰,愿一世安稳—潮汕游神文化记

游妈祖神

每年正月或在妈祖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就有请妈祖绕境巡游的习俗。在这一天,各个乡村都会挑选一些健壮有力的并且是结婚多年并未得子或刚结婚不久的青年,作为抬妈祖轿的轿夫。游妈祖时先到妈祖庙请神像,安放在轿中。之后马头锣开道,妈祖在众神将的护卫下起驾出游。轿夫抬着妈祖神像绕境巡游,祈求妈祖庇护合乡平安围观的人倘若有结婚多年未得子而又当不上“轿夫”的,一定会争着挤到前面,摸摸妈祖神像或轿顶,如果能摸着,意味着今年能生贵子。

守一份信仰,愿一世安稳—潮汕游神文化记

还有“游火帝”、“抛神”、“走老爷”、游竹龙等各种游神形式。在时间的长河中,有些传统游神习俗在潮汕各地仍在传承,但有些游神习俗由于历史的原因,已经很少在民间出现,如曾经盛行的游安济圣王。

守一份信仰,愿一世安稳—潮汕游神文化记

潮汕游神活动蕴涵了朴素的民间信仰与追求是潮汕本土风俗和文化的传承。虽然不乏迷信色彩,也存在一些陋习弊端,但是,在今天,追求国际文化的同时,作为本土文化,游神活动也可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让人们参与游神活动更加理性、文明、节约、环保让游神文化不断得到传承创新、弘扬发展,成为展示潮汕历史文化传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