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名聲好一點的太監?

榮耀6174

首先說,題目中有一點說得不準確,李林甫並非太監,而是一個權臣,還發明瞭讓女兒偷看相親對象的方法(當時的人是嘲笑態度的,不過我覺得很人性化),他的女兒李騰空和李白還有交往。

至於說到好太監,太監其實是一種職業,就像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一樣,都是有好人也有壞人。歷史上的好太監,也有很多,只不過不大引人注目罷了。首先,像造紙的蔡倫,下西洋的鄭和,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好太監(當然,太監是明代的稱呼,此前叫宦官)。

這裡需要澄清一下的是,著名的唐朝太監(宦官)高力士,其實並不是一個壞人。現在小說戲曲帶給人們的印象,似乎高力士和劉瑾、魏忠賢之類差不多,其實高力士並不太壞。

天寶三年時,唐玄宗沉迷於楊玉環的性感肉體,常常是春霄苦短,不願意上早朝了。對於批閱奏章等日常瑣事也是越來越厭煩,於是和高力士說:“現在太平盛世,我把這些閒散政事都全盤託付給李林甫好了,行不行?”高力士聽了,忙跪下來勸諫說:“這種主持天下的大權,哪裡能交給別人呢?”但唐玄宗卻聽了後覺得拂逆了他的心意,龍顏大怒。

一朝天子一朝臣,當唐肅宗繼位後,新皇帝的親信李輔國非常嫉恨高力士,於是發配他去南方,過了幾年苦日子後,換了皇帝唐代宗,這時天下大赦,高力士給放回來了,但途中聽說老皇帝李隆基早已病死了,於是高力士吐血數升,哀痛而死。

當然,題目說的是“名聲好一些的太監“,高力士是不符合題意的,那麼我再介紹一位史冊流芳的好太監,那就是晚清的著名忠烈太監寇連才。

我們都知道服侍慈禧的得寵太監有安德海、李蓮英等,殊不知,最早深得慈禧喜歡,並經常給慈禧梳頭的,是這個叫寇連才的小太監。他十五歲進宮,長得帥氣,腦子又聰明伶俐,所以慈禧是很寵他的,如果他一心獻媚取悅於慈禧,李蓮英恐怕只能一邊玩去,老死也當不了權傾一時的總管太監。

然而,寇連才卻是忠義滿腹,一點也沒有自己往上爬,爭寵聚財的心思。他見國勢衰微,光緒皇帝深受壓制,不能變法圖強,決心豁出性命向慈禧進諫。甲午戰敗後,全國上下一片沮喪,寇連才見慈禧還是不思還政於光緒皇帝,照樣沉迷享樂,於是跪在慈禧床前痛哭進諫,慈禧大怒,把他罵了出去。

寇連才不但沒有放棄,反而下定了決心,要死諫慈禧,他三天夜不能眠,給親戚家人們各自寫了書信訣別,並將自己攢的錢財也分散一空,然後寫了一封“千言書”,呈給慈禧,要求變法,要求還政於皇帝,這樣的話哪個朝中大臣敢說半句,慈禧見了,又驚又怒,以為他是受人指使,但訊問下來,寇連才將這封奏摺背得滾瓜爛熟,併力陳自己這些建議的理由。

慈禧越發惱怒,以祖訓太監不能幹政為由,把寇連才交刑部議罪後處斬。

臨刑前,寇連才向光緒皇帝居住的宮殿方向叩頭,並說:“奴才不能為皇上分憂,唯有一死報恩了!”旁觀百姓知道原委的,無不感動落淚。後來光緒皇帝,偷偷為他修了一座忠烈祠。

所以,我覺得除了鄭和等人外,寇連才應該稱得上是歷史上名聲好的太監。


江湖夜雨

王承恩,明朝陪伴崇禎皇帝走到最後的太監。

王承恩,司禮監秉筆太監,也是明朝最後一位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自萬曆年間進宮,從崇禎帝出生時就開始照料他。之後,崇禎被初封為信王,王承恩進入信王府擔任掌管太監。

1627年,天啟皇帝駕崩。因天啟帝無子,隧招其弟信王克繼大統。同年,王承恩跟隨崇禎入宮。

王承恩在天啟年間曾是魏忠賢的人,但是在魏忠賢與崇禎的鬥爭中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效忠崇禎。在他掌權之後,雖然也曾經權傾朝野,受到文官們的抨擊,但這不妨礙他對崇禎的忠心。

1644年,李自成抵進北京城下,皇親國戚,文武大臣,降的降,跑的跑。唯有有王承恩等一眾宦官拿起武器與闖軍作戰。

1644年,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禎帝朱由檢由太監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今北京景山),吊死在山腰壽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樹上。

隨後王承恩也吊死於旁邊的海棠樹上,以身殉國。

崇禎遺體在樹上吊了三天,直至三月二十一日才被發現,被停放在東華門外,裝入柳木棺內。四月四日,李自成下令打開田貴妃的墳墓,將崇禎皇帝以及周皇后葬於其中,並將王承恩附葬崇禎陵側。

南明弘光帝時,王承恩賜諡忠愍。清朝順治帝題碑“貞臣為主,捐軀以從”,康熙時期在思陵附近為王承恩豎碑立傳。

明朝是一個太監干政猖獗的時代,不乏有劉瑾、魏忠賢之流。不過明代的太監雖然亂政,但是對皇帝還是普遍忠心的。

這比起那些嘴上忠肝義膽,但行動上降敵叛國的文臣們強太多了。


千佛山車神

萬曆年間有一個司禮監掌印太監陳矩,就是一個名聲非常好的太監。陳矩去世的時候,文武百官都為他送行,內閣大學士朱庚,李廷機,葉向高親自為他祭奠,並且寫下了祭文:“三辰無光,長夜不旦。”連京師的百姓都都在路上為他痛哭,並稱他為“佛”。



嘉靖二十六年,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被送進宮中做了太監。他被分配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的手下。高忠人如其名,忠於朝廷,忠於人民,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劫掠京師。高忠親自帶兵衛護京師,在高忠的影響下,陳矩也非常正直,他立志要報效國家,濟世救民。

很多宦官在外面都是都是敲詐勒索地方百姓,但是陳矩卻從不驚擾百姓。萬曆十一年,代藩奉國將軍朱廷堂有罪,被革去爵位,陳矩奉旨押送他到鳳陽禁錮。他一路上都廉潔奉公,百姓和驛站官員都稱他為“佛”。



每到明神宗震怒要加罪大臣時,他都多方維護,大事化小 小事化無。萬曆三十一年,發生了一個驚天大案“妖書案”。有人匿名上了一書《續憂危議》,說鄭貴妃和大學士朱庚,兵部尚書王世揚、三邊總督李汶等勾結在一起謀換太子。萬曆皇帝大怒,要求錦衣衛徹查此事,當時受到株連的人很多。有很多大臣也利用這件事,相互陷害。王之楨想陷害錦衣衛都督周嘉慶,首輔沈一貫想陷害次輔沈鯉侍郎郭正域,他們都囑託陳矩尋求幫助。但是陳矩卻嚴詞拒絕了。



後來抓到一個順天生員皦生光,他是一個京城無賴。他曾偽造一首詩“鄭主乘黃屋”,要挾鄭貴妃的弟弟。但是審訊他的時候,他雖未招供和妖書案有關,陳矩也知道他是冤枉的。但是捏造反詩也已經足夠判處死刑了,畢竟妖書案要儘快完結,京師已經人心惶惶了,再拖下去很可能皇帝要大開殺戒了。所以陳矩就把這個生員殺了。京師才恢復穩定,很多大臣才化險為夷。

陳矩在執掌司禮監期間,力圖革除弊政,體恤民力,而且還保護了很多敢於直諫的大臣。陳矩常說他做事只有八個字“

祖宗法度,聖賢道理。

雖然有很多太監都有惡名,歷史上還是有不少正直太監,上面的高忠和陳矩都是名聲很好的太監。


漁耕樵讀

有很多啊。歷史上有非常多的好太監,甚至可以說他們都是英雄豪傑。由於人數太多,我只說其中幾位,其餘的看誰有興趣補充。

太監,其實應該叫宦官。東漢之前的太監,也並非都是閹人。如果僅僅說那位七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那也罷了。事實上,歷史上的太監有很多英雄……只是不知他們還稱不稱得上“好漢”了。

比如北宋時的一些太監。

秦翰,這是一位將軍,抵禦契丹,討伐趙保忠,掃平叛亂,協調平叛,屢立戰功。秦翰有勇有謀,四十九次受傷,在捍衛邊境中屢立大功,但不居功、不攬權、不謀私利,是宋代宦官中在軍事方面最傑出的人才,即使與一般的將帥相比,他亦是相當出色的。

李神福,【從徵太原,攻城之際,往來梯衝間宣傳詔命】,衝鋒陷陣是把好手。但他原本“顯德初為御廚都監”,想到《亮劍》裡炊事員舉菜刀上戰場沒?

劉承規,歷事三朝的老太監,文武全才。論文的,掌管內藏三十年,對度量衡很有研究,為宋朝的權衡改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太宗實錄》及《冊府元龜》等史籍的編修,就有劉承規的一份心血。另外還曾參與封查府庫,平定土民動亂,防備契丹等事件。

藍繼宗,雖然沒能“繼宗”而當了太監,曾隨宋太宗出征北漢,負責在軍中傳旨,還曾出巡秦州,為知州溫仲舒辯誣,支持溫仲舒驅逐渭南的番族,把渭南從邊地變成了內地。

這樣的出色人物遠不止幾位,像李張崇貴、衛紹欽、鄧守恩、孫長卿、李公輔、韓德華,全部都稱得起是當世英豪,大大的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