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鸿网大宗

导语

美国页岩油产量保持高速增长,但美国原油供应的增加似乎并未阻拦最近的油价反弹。 同时,布伦特和WTI的价差周四创下了三年新高。

除了市场普遍关注的从Permian地区往墨西哥湾区的管道运输瓶颈外,鸿网原油列举了其他四个原因说明了美国原油供应短时期内无法直接冲击布伦特的定价基础。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数据:鸿网原油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数据:鸿网原油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管道的瓶颈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结合鸿网对于Permian地区的原油产量及管道运输能力的分析结果,当前Permian地区的管道运输能力已接近饱和, 因此管道输送能力严重限制了美国原油出口的增长,管道瓶颈对Permia地区原油外运影响最严重时期尚未到来-估计是在2018年下半年及2019年年初(详见《【鸿网说价差】之一 | Permian的痛:详解Permian管输瓶颈(网络简版)》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四点原因:

1

墨西哥湾港口无法接受大型VLCC

从2016年开始美国生产商已经可以出口原油,但大部分港口并不具备服务载油量达200万吨的VLCC的能力。当前大部分港口能接受的运油船的载油量甚至不到VLCC的一半。目前,只有路易斯安那近海油港可以接受大型VLCC,当然,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已经有一些针对港口的疏浚计划,比如德克萨斯的科珀斯克里斯蒂港口。

2

人员和物料短缺

页岩油区域数月来一直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因此油气公司不得不花高价雇佣货车司机、油井人员和焊接工。另外,虽然新砂场的建设正在缓解水力裂解缺砂的问题,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尽管当前的页岩油产量仍在增长,但人员和物料的缺乏限制了其增速。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数据:鸿网原油

3

原油品质差别导致贸易市场格局的改变

美国页岩油的消费市场在哪里?

水力裂解生产的页岩油属于轻质油,而美国炼油厂的设计并不足以处理如此多的轻质油。

虽然页岩油和重质油混合可以解决一部分需求问题,但这并不符合炼油厂的经济性。而且,在当前的环境监管下,新建炼油厂几乎不可能。从1977年以来,除了两个小炼油厂获批并在南达科他州和南德克萨斯投入建设,美国本土没有新建任何大型炼油厂。

除中国以外,其他市场对于轻质油的需求并不高。

在今年三月份,中国已经超越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原油出口国。据希腊航运新闻,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购买了约1600万桶美国原油,这批原油将于六月装船,预计七月或八月接货;同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表示将会在2018年增加80%的美国原油采购量,预计进口量将由2017年的11万桶/天增长到20万桶/天。

很明显,中国在逐步削减从中东购买的原油,转而用美国出口原油来填补。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数据:鸿网原油

4

贸易战风险

到2018年5月,美国仅有两艘VLCC运油船到达中国。但随着美国运输设施瓶颈的解除,出口量还会增加。

但中国炼油厂进口原油的能力还取决于政府的态度(政府每年前发两次进口许可证),最近中国成品油出口的激增已经引起了政府对大量原油进口进而转成成品油出口的担心(详见《【鸿网说价差】之三 | 三大原油基准价差扩大的逻辑》)。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美国原油对华出口有可能成为中美谈判的筹码。同时,美国贸易战的战火在全球各地蔓延,因此,政治谈判的结果将决定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规模。

「鸿网说价差」之二|美国原油出口市场的无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