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5G投票事件太蹊蹺,莫將商業貼上民粹的標籤!

聯想5G投票事件太蹊蹺,莫將商業貼上民粹的標籤!

最近,聯想莫名其妙地就陷入一場“5G標準投票”事件中,被貼上了“美帝良心”的標籤。

作為一個曾經的資深通信媒體人,從頭觀察到尾,從中讀出的是大寫的兩個字:“蹊蹺”,不是很蹊蹺,實在是太蹊蹺了!

一是時間點蹊蹺,5G標準投票發生在2016年,為什麼在兩年後,突然被翻出來?不要和我說什麼巧合,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巧合。

我覺得,這個事情有太強的人為操縱的痕跡,尤其是在這個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點,炒出中國內部不合,將5G技術炒成中美大博弈的戰場,到底誰是最大的獲益者呢?

二是話題蹊蹺,5G標準那可是專業的通信技術話題,我曾經報道通信近10年,裡面的很多東西都不是那麼懂,突然,很多普通的網友們都變成了技術專家,滿嘴的數據信道、控制信道、長碼短碼。難道是我眼睛花了?一些平時根本不討論技術的人,突然變成這樣,一定是有高人在背後指點吧……

那麼,到底真相是什麼呢?我來簡單還原一下。5G標準簡單的來說,分為數據信道和控制信道,在編碼方式上上有長碼(高通為代表的LDPC碼)和短碼(華為為代表的Polar碼)。在數據信道的投票上,的確聯想和摩托羅拉投給了LDPC碼,不過,當時LDPC碼的勝出已經大勢所趨,所以聯想的這個票坦白的說,是可有可無;在控制信道的投票上,聯想和摩托羅拉投給了Polar碼,最終Polar碼勝出。

所以,這次事件的真相就是,有人將聯想在數據信道上的一次投票放大到整個5G標準投票,給聯想貼上了所謂“賣國”、“買辦”的標籤,以偏概全,用民粹主義煽動了大批吃瓜群眾,搞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批判運動。

當年Polar碼勝出的時候,曾經也有過一波民粹主義的狂歡。彼時,“震驚了,華為拿下5G,碾壓高通”的大批文章刷屏。

實際情況如何呢?Polar碼是華為主導,但也是眾多廠商的共同努力,它不只屬於華為一家,也不是簡單地屬於中國。

再深入說一下,Polar碼在控制信道勝出,LDPC碼在數據信道勝出,固然有眾多廠商的站隊和努力,但是本質上,還是技術的勝利。5G數據信道追求的是傳輸速率,主要都是大型封包,這一塊LDPC的性能有明顯優勢;5G控制信道本身傳輸的數據量小,比起速度更注重可靠性,這一塊Polar碼最拿手。

為什麼聯想要在數據信道的那次投票中投給LDPC碼?就是因為它一直在LDPC上投入,只不過是商業投入決定行為模式。

現在的人們太過於簡單,總是帶著民粹主義的眼鏡看世界,5G標準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技術來博弈,5G市場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商業競爭來獲取,而不能動輒就用民粹的方式思考,用政治的力量去改變。

有沒有想到,如果全世界都變得民粹,如果將Polar碼貼上中國民族的標籤,還有哪個國外廠商敢支持?還有哪個國外的運營商願意使用?如果將每一次技術的討論都貼上民粹的標籤,技術又怎麼真正地進步?

讓商業的歸商業,技術的歸技術,政治的歸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