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精準扶貧模式,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鄉村振興的精準扶貧模式,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2016年8月,李金早在“第二屆全國鄉村旅遊與旅遊扶貧工作會”上指出四種值得肯定的扶貧模式,分別是“景區帶村”模式、“能人帶戶”模式、“公司+農戶”模式、“合作社+農戶”模式。

1

“景區帶村”模式

“景區帶村”模式是以景區景點為依託,帶動貧困村開發鄉村旅遊,讓貧困戶開辦農家樂,或從事旅遊經營服務、旅遊商品產銷,形成“景區+貧困村+農戶”的扶貧模式。例如內蒙古赤峰市、廣西梧州市、重慶武隆縣、陝西安康市、甘肅平涼市、寧夏固原市等地培育的一批景區帶村的示範項目。

鄉村振興的精準扶貧模式,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2

“能人帶戶”模式

山東省中郝峪村也是典型的案例。山東省中郝峪村支書趙勝建大學畢業回到村裡創業,2003年村“兩委”自籌資金1萬餘元,集中支持5戶村民發展農家樂經濟。2011年又帶領村裡年輕人成立旅遊開發公司,負責全村旅遊項目開發和運營。12年間,這個小山村人均收入從2003年的2000元,增長到2015年的34000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長了17倍。這個今年才32歲的小夥子最驕傲的就是全村85%村民從事鄉村旅遊,“足不出村”就富起來了。

鄉村振興的精準扶貧模式,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3

“公司+農戶”模式

“公司+農戶”模式是採取政府扶持、企業經營、農戶參與的方式,帶動貧困戶通過旅遊實現脫貧。

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經營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優先吸納失地農民、經濟困難戶和就業困難戶就業,每年還從景區門票收入中提取18%作為民族文化保護基金。截至目前,公司共向村民發放民族文化保護經費約6500萬元,特別是2015年共發放民族文化保護經費2200萬元,有些農戶收到了2萬元。目前,西江人均純收入已從2008年的1800元增加到2015年的9960元,直接來自鄉村旅遊業收入佔全部收入的70%。

鄉村振興的精準扶貧模式,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4

“合作社+農戶”模式

“合作社+農戶”模式是由村集體或村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合作社+農戶”的扶貧模式,鼓勵貧困戶用土地、林地流轉或生產要素入股,自願聯合,共同管理,互助發展,共同富裕。

2011年,西藏自治區林芝市返鄉創業的藏族女青年娟安回到色定村,聯合24戶村民創立了阿吉林鄉村旅遊合作社。2014年廣東援藏部門出資300萬元幫助合作社建客房,合作社還開設了手工藝品銷售門市店,年銷售額達30多萬元。目前,該合作社初步建成了獨具工布特色的休閒度假區,年營業額400餘萬元,並通過向村民收購藏雞等土特產品、招募村民、按股分紅三種途徑帶動農牧民年戶均增加收入8000元左右。

鄉村振興的精準扶貧模式,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只有充分結合鄉村特殊情況,選擇合適的扶貧方式,藉助社會各界力量,發展鄉村可持續性產業,方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鄉村精準扶貧,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