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種植三七,抗病又高產,不懂快來看

三七,中藥名。主產於雲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乾燥根和根莖。秋季花開前採挖,洗淨,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三七的品種有田七、藤三七、蘭花三七 、菊三七(別名鐵羅漢、血當歸,血三七)、景天三七。

【其一】:田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種後三至七年挖採而且每株長三個葉柄, 每個葉柄生七個葉片,故名三七。其莖、葉、花均可入藥。

這樣種植三七,抗病又高產,不懂快來看

三七生長習性

屬喜陰植物。喜冬暖夏涼的環境,畏嚴寒酷熱;喜潮溼但怕積水,土壤含水量以22%-40%為宜。夏季氣溫不超過35℃,冬季氣溫不低於零下5℃,均能生長,生長適宜溫度18-25℃。三七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範圍廣,但以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上為好。凡過黏、過砂以及低窪易積水的地段不宜種植。忌連作,土壤酸鹼度4.5-8。

對光敏感,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強光。一般透光度以30%為宜。光照過弱,植株徒長,葉片柔軟,主根增長緩慢,容易得病;光照過強,植株矮小,葉片容易灼傷。

這樣種植三七,抗病又高產,不懂快來看

功效主治:散瘀止痛、補氣攝血。治跌打損傷、骨折、創傷出血、吐血、產後腹痛。

雲南三七佔全國三七產量的90%以上,而云南又以文山州為三七主產地。文山州尤以以下幾個氣候條件及土壤類型適宜的地方生產的三七為最佳,如文山縣的平壩、小街、老回龍等;硯山的盤龍、子馬江那等;馬關的八寨、大慄樹等鄉鎮。雲南文山州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藥材。

主產於雲南文山州各縣,文山縣、硯山縣、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等,另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等地也有種植。

這樣種植三七,抗病又高產,不懂快來看

一般種三七的週期是三年。在這三年中,土地中的三七偏好元素大部分已被三七吸收,並在該地留下對三七 不利的害蟲細菌和病毒。因為種植三七週期長,投入人工資金大,風險高,為了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種三七的農戶都要有五年的輪作週期(也就是要隔五年)。有很多的三七農戶寧願新開荒地種植都不願意去種隔五年的舊地。

三七的生長

三七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個生長週期。通常,兩年以上的三七在一個生長週期內有兩個生長高峰,4—6月的營養生長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種子的發芽溫度為10—30℃,最佳溫度為20℃,種子的休眠期為45d—60d,種苗在休眠過程中需要經一段時間的低溫處理才會萌發,而且對光的反應非常敏感;傳統認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長髮育,故三七蔭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蔭”之說;據最新研究表明,最適宜的三七棚透光度為8%—12%,超過17%三七的生長就會受到不利的影響!

這樣種植三七,抗病又高產,不懂快來看

三七從播種到收穫,要經3年以上的時間;一年生三七的根通常用做種苗,從第二年的植株起便能開花結實,一般7月現蕾,8月開花,9月結實,10至11月果實分批成熟。

通過栽培實踐,瞭解到三七生長過程中,宜接受漫射光而切忌強烈陽光的直接照射。

一、三七的需肥規律

三七每形成100公斤幹物質僅需純氮1.85公斤,磷0.51公斤,鉀2.28公斤。因此,三七對養份的需求較其它作物低。其次,三七在不同的生育階段需肥量不同,一年七8月初和10月初是兩個吸肥高峰期,其中,12月又是一個吸磷高峰期。二、三年生三七以開花期和結果期需肥最多,佔全年總量的一半以上。

這樣種植三七,抗病又高產,不懂快來看

二、三七施肥的原則

三七施肥注重底肥和追肥,各種肥料與養分互相配合,適時施用葉面肥的原則。優質三七栽培必須以農家肥為主,輔以少量複合肥,氮、磷、鉀比例以2∶1∶3為好。過量施用氮素化肥,會造成三七品質下降。底肥提倡施2500—4000公斤/畝農家肥,追肥掌握在6—9月份,葉面肥以貝多豐K多維轉運蛋白好。可增強三七整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使植株健壯,生長健康。 三七施肥注重底肥和追肥,各種肥料與養分互相配合。優質三七栽培必須以優質有機肥為主,輔以少量複合肥,氮、磷、鉀比例以1:1:1平衡性肥料或2∶1∶3肥料為好。可結合貝多豐平衡增收型水溶肥倍多豐使用。為三七整個生長時期提供養分,保證三七健康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