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鸟儿庭院飞

鸟儿鸟儿庭院飞

作者丨黄其军 摄影丨王高山

前日回胜利村老家,与母亲、妻子和哥哥坐在院子里说话,突然飞来两只黄鹂,在电线上婉转歌唱。这可爱的小精灵,无忧无虑地伸展着美丽的羽毛,歌唱着他们华丽的爱情。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的诗真是把这种意景写到了极致。也许看到了我在用手机拍照,两个可爱的小家伙拍拍翅膀飞走了,只留下悠扬的声音还萦绕在耳边。

母亲说:“这两只黄鸟,把窝搭在咱家院里那棵最高的苦楝树上了,每天都出来转上几圈。”

原来农村的孩子们,尤其是过去没有学习任务压力的孩子们,身边所有见到的东西都是玩伴,包括这些可爱的鸟儿。

鸟儿鸟儿庭院飞

小时候最常养的是一种叫做“鸭兰”的鸟儿,体型要比麻雀略微大一些。一般是在麦子要黄熟的时候,大人孩子就去地里捡拾幼小的“鸭兰”,拿回家养着,于是孩子们每天不辞辛苦地去荒地里,逮蚂蚱、找虫子,或者亲自嚼干粮喂它们吃。之后小朋友们凑在一起比比谁养的“鸭兰”更健壮、更漂亮。训练好的可以不用绳子拴着,放出去飞上一圈,但趁机飞走的居多,放飞的孩子只好眼巴巴地等上半天,最后泪流满面地回家了。

相对这“鸭兰”,麻雀则是鸟类世界里的“强盗”。麻雀有很多称呼,如“霍雀、瓦雀、琉雀、家雀、只只、嘉宾、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宾雀”,最难听的名字是“老家贼”,利津方言叫做“家翅”。春夏两季倒是不太显眼,到了冬天象棉花桃子一样,四处成片乱飞乱撞的,肯定是麻雀无疑。麻雀的翅膀很短小,感觉好象不用张开就能飞,扑扑楞楞、连滚带爬就空降到了地面上,然后和鸡等抢夺食物。怪不得这麻雀当年也是与蚊子、苍蝇、老鼠一样上了“四害”榜的角色!

小的时候很多人都冻手冻脚,有个偏方是用麻雀的血,抹上后立刻就会好,这也成了很多孩子晚上搬梯子,去掏麻雀的充分理由。但哥哥晚上去掏鸟窝时,从来不带我,说有时候会掏出蛇来。我想想蛇那可怕的样子也就信了,现在想想冬天冬眠的蛇是根本不会动的。

鸟儿鸟儿庭院飞

但我做事善于动脑筋,机会终于被我琢磨到了。那时我上初中二年级,母亲在院子前面为几十只小鸡搭了个棚子,每次喂食,成群结队的麻雀就俯冲下来和小鸡抢食,前脚赶走后脚又至,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我突然发现,家里刚刚从付窝集上,买来的一个老鼠笼子的特殊用途。据说这老鼠智商很高,一旦被逮住后马上给后面的同伙,留下危险的信号。对这说法不由不信,因为花钱买来的这个笼子就逮住过一只老鼠。

我在笼子里面放上点粮食,搁在鸡棚上面就上学去了。中午放学回家后,正如我预料的那样,一只很大的麻雀,在笼子里面挣扎扑腾,这个曾经天天难缠的家伙也有今天,再让你“吃胆包天”!下午又照样捉住了一只,看来这麻雀的智商比起老鼠可不是一般的低。然后每天都是如此,村里的很多小孩知道后,都来找我要麻雀玩。但有次我亲眼见到一个小孩把麻雀烧了吃,就偷偷地把笼子撤了,从此之后很少再去抓麻雀。这自然界中的精灵,它能够生存千百年,肯定有存活下来的道理,从人类的眼光出发,讨厌或者喜欢都有局限性。

鸟儿鸟儿庭院飞

大多鸟儿都是有野性的,不管谁把它喂养大。母亲有次不知道从哪儿弄来几只野鸡蛋,随着让母鸡孵化了。最后孵化出两只小野鸡,单独关在一起,恰巧是一公一母。公的羽毛很漂亮,母的体型略微小一些。前后总共养了一年多,还产了很多野鸡蛋,蛋的个头比鸡蛋小很多。平时很胆小的样子,一有动静就躲藏起来。有次母亲说虽然是野鸡可是家养的,和家鸡也没有什么区别,放开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开的第三天,那两只野鸡就伸展伸展翅膀飞走了,只留下空空的鸡窝。

大千世界人物一理。现在这些圈养的孩子们,比一直从小放养的我们,总感觉少了很多童年应有的欢乐。这四十年,确实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四十年,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每个人视力急剧降低的四十年。可怜中国的这些小皇帝们,在繁重课业压力之下,在电子游戏诱惑之中,他们在视力下降的同时,精神世界能不空虚苍白?

婉转的鸟鸣声把我拉回到现实世界,原来是那两只黄鹂打食回来了。树木郁郁葱葱的老家老院,鸟儿那悠扬美妙的鸣叫声,你永远是我的最爱!

鸟儿鸟儿庭院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