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導演向凱攜小說《援非醫生》做客浙師大非洲研究院

1963年中國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至今中國醫療援外事業已有55年歷史,時間跨度大,人物故事豐富,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中非友好史詩。但中國老百姓普遍對中國援外醫療工作了解甚少,甚至不少援外醫生自身對自己所從事的這份事業也缺乏明確的價值認知。如何讓這一波瀾壯闊的中非交往歷史和感人故事得到講述傳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5月23日上午,新生代作家導演向凱與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專家針對中國醫療援外史的研究與傳播展開了激烈的

研討,並對聚焦中國援非醫生題材的向凱導演新著小說《援非醫生》及其影視創作進行了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黨總支書記王珩、副院長陳明昆教授等專家學者參加
座談會。
作家導演向凱攜小說《援非醫生》做客浙師大非洲研究院
Δ作家導演向凱與非洲研究院學者就抒寫中國醫療援外史展開深度交流合作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是中國高校首個綜合性、實體性非洲研究院,國內首個擁有非洲研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的學術機構,在對非洲的研究方面權威

影響力向凱導演表示此次座談的目的之一就是向非洲研究院的專家學者“取經”。“中國援外醫療事業50多年的經歷,對中國歷史來說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內容。但現當代年輕人對這些並不熟知,也鮮有人知道這段歷史背後有人在為中國崛起的形象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所以我
希望創作一系列的《援非醫生》文學和影視作品,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醫療援外史,瞭解這個特殊群體背後的故事向凱導演
認為小說《援非醫生》的創作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深厚的歷史背景,除了紀實文學創作的一般手法,更需要非洲學者的專業意見和專家視角,他希望非洲研究院的學者多提寶貴意見,並隨後從《援非醫生》的創作初衷、故事背景、小說內容、創作目的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作家導演向凱攜小說《援非醫生》做客浙師大非洲研究院

Δ作家導演向凱介紹小說《援非醫生》

據瞭解,小說《援非醫生》聚焦中國援非醫生,以三代人、三段不同歷史時期分別援助非洲醫療事業的經歷,深挖中國援非醫生背後那些感人至深又鮮為人知的故事在時代感強烈、歷史背景深厚的創作前提下,以人物塑造渲染時代精神,講述的不是狹隘的單個個人的醫療援非經歷,而是幾代人關注援非醫療事業併為之奉獻的

故事

非洲研究院劉鴻武院長對《援非醫生》的創作寄予了厚望。作為中國著名非洲研究專家非洲研究的重要組織者與推進者,

劉鴻武院長致力於非洲研究與人才培養,出版大量論著,開闢了中國非洲學的新空間。他深感理論化的研究很難做到廣為人知,基於現實生活的文學及影視創作更能深入人心,並表示這也是近年來非洲研究院跨界影視,智庫功能轉型升級的重要原因。在與向凱導演的交流中,劉鴻武院長
還多次強調了“學科建設為本體,智庫建設為功用,媒體傳播為手段”三位一體的理念,並主張中國人要幫助非洲建立起文化自信心,在創作中有意識的把非洲文化、自然特色、宗教儀式等融合進去,豐富作品的文化色彩。

作家導演向凱攜小說《援非醫生》做客浙師大非洲研究院Δ向凱導演與劉鴻武院長互贈愛書

非洲研究院學者團隊

對《援非醫生》高度認可,紛紛表示“援非醫生”是一個極具創作價值的題材小說以“小人物、大時代”的創作視角,讓更多的人知曉中國醫療援外事業,知曉中國援外醫生,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創作。同時,專家團認為中國援非醫生不僅是治病救人,在非洲醫療建設、培育非洲本土醫療人員等方面更可歌可泣,此外
還有很多與非洲醫生、其他國際醫生並肩作戰的故事,都值得被挖掘。向凱導演認真聽取了專家團對《援非醫生》的看法,表示會積極採納專家學者們的建議,進一步優化小說內容及影視創作的時空轉換、人物呈現和細節處理,為觀眾呈獻出精良的作品。

作家導演向凱攜小說《援非醫生》做客浙師大非洲研究院

Δ向凱導演(左)與副院長陳明昆教授(右)

作家導演向凱攜小說《援非醫生》做客浙師大非洲研究院Δ左起:胡美副研究員、向凱導演、劉鴻武院長、張勇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