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龐大的太空鉅艦:長300米重五萬噸 一次可送5萬人到月球


近日,俄羅斯籌劃設計並製造多年的首臺海上浮動型核反應堆"羅蒙諾索夫院士"正式從聖彼得堡啟航,開始前往俄北部西伯利亞地區。據悉,這臺"人類最大充電寶"將能夠供應一個十萬人口規模的城鎮所需電力。但是,出於蘇聯切爾諾貝利事件的前車之鑑,"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海上反應堆卻被大量環保人士批判,稱其一旦發生事故,將嚴重破壞北極地區乃至全世界的海洋生態。

儘管被一部分環保人士蔑稱為"冰上的切爾諾貝利",但"羅蒙諾索夫院士"確實是解決俄羅斯遠東和極北地區用電困難的唯一有效解決方法:在人跡罕至,每年有四分之三的時間是零度以下的凍土大地上,也就只有不會熄滅的核能符合需求了。

而暫且不談冷戰五十年在深海沉睡的數艘美、蘇核潛艇,以及確實存在過的核動力破冰船和商船,其實美國人在五十年前還曾經謀劃過在海上建設更大規模的核動力怪物。當然,美國人並不是用它來發電,而是……

早在1959年,美國水上航空器的製造巨擘馬丁公司就推出了這個堪稱驚世駭俗的設計:核動力脈衝推動船"畢宿五",而顧名思義,這艘長達300米,淨重超過五萬噸,生得一副怪異模樣的"船"用的不是螺旋槳或噴水推進,而是使用核反應堆的反應熱加熱介質,使其猛烈地從"畢宿五"龐大的尾噴管中噴出。

圖為發射中的俄羅斯核動力巡航導彈。

從當時的宣傳圖上,我們可以確實看出馬丁公司的野心——和往返大西洋歐美兩岸的超級郵輪相提並論,完全可以認為馬丁公司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確實將"畢宿五"當作是下一個時代的"超級郵輪",只不過往返的對象變成了地球和月球。至於在海上起降的設計,完全是因為全世界不存在哪怕一處機場可以起降這種龐然大物。

可以這麼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掀起的航天熱潮,僅僅持續了不到二十年,其高昂的成本就讓美蘇兩個大國叫苦不迭。因此,強調成本和複用的"獵鷹"火箭才會在21世紀初嶄露頭角,重新燃起人類對航天探索的熱情。從這一點來說,"重型獵鷹"也可以算是接過了"畢宿五"的衣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