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真的没有大喜大悲资格么?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有名的一句口号,也是很多父母的心声。

穷人真的没有大喜大悲资格么?

豆瓣评分8.2的印度电影《起跑线》,讲的就是一对夫妇为了让孩子能够从小就获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巅峰而绞尽脑汁择校的故事。

在教育问题上,越来越多父母产生产生强烈共鸣。教育越来越像是一场战争,从幼儿园入学到出国留学,到处硝烟弥漫。育儿战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在人口基数庞大、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亚洲地区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影片中,拉吉夫妇一幕幕的心酸经历,赤裸裸地展现了穷人生活的不易。父母能为子女牺牲到什么程度?从中产阶级环境中举家搬进贫民区,贫民区的生活泪中带笑,房间里的老鼠乱窜,上完厕所没有水冲,坐外挂式公交车上班,领政府补给粮……

穷人真的没有大喜大悲资格么?

什么是贫穷的滋味,穷人甚至没有大喜大悲的资格,面对教育资源的不公平,焦虑的父母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如拉吉夫妇,父母把能做的,发挥到了极致。但在尽量缩减与上层差距这个问题上,仍然显得无能为力,这也是可以预料的结果。

无可辩驳的是,正如片中男主角拉吉感悟到的:教育的真正起跑线应该是人格教育。父母们必须要承认,优良的学校教育固然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而人品教育却是奠定孩子成长的基石,它决定着孩子人生的深度。

在《起跑线》中,为了让孩子进名校,夫妇俩焦头烂额,在不知不觉间变得虚伪、虚荣、自卑。然而被贫民窟邻居帮助的那段日子,却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温暖。女儿在和上层阶级的孩子玩的时候,感受到了歧视,但在和贫民孩子玩的时候,却感受到了友爱、无私和分享。

穷人真的没有大喜大悲资格么?

有阶级不可怕,可怕的是阶级固化,从而形成一层层坚硬的壁垒。社会精英或权力阶层通过传承,顺利地完成了权力和财富的交接,而使它们继续固化下去。拉吉夫妇是处于不稳定而又焦虑的中产阶级漩涡之中,幸运的是,也正是这种转变过程中豁然开朗。

父母能为孩子做什么?父母能为孩子付出到极致。反之,作为孩子呢?

作为孩子,你必须承认这种先天环境上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触摸的,尽管冰凉,尽管刺骨,但必须接受。

人和人终究是有高低差别的,承认上帝本来就是不公平的,然后利用他施舍给你的一切去获得更多,才是寒门学子应该清楚认识的东西。

穷人真的没有大喜大悲资格么?穷人并不是没有,而是不敢去有。都说输什么,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然而,世界还是更看重的终究还是终点。

《起跑线》无疑是理想的,为富者亦仁,贫穷者心怀柔软,在影片的结尾,不论是穷爸爸还是富爸爸,他们为了守护孩子们的爱而站在了同一道起跑线。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即便是穷人也可以大喜大悲尽情。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但,起点决定不了终点。关键是整个旅程中的坚持、努力,欣赏沿途的风景,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从而走向人生的终极目标——幸福。

穷人真的没有大喜大悲资格么?

剧中震撼人心的,是贫困区孩子的一抹抹笑容吧。放肆哭,放肆笑,放声高歌,这种精神上的富裕正是给我们的启示。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应该是活成自己吧。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制定好的“起跑线”,无从选择。最好的教育不是告诉你会说多国语言,分得清剑齿龙和霸王龙哪个更强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而是那个哪怕知道你我生活背景有云泥之别,

仍能仅仅拥抱对方,唱出一首稚嫩的歌谣来。

穷人真的没有大喜大悲资格么?

欢迎与我们交流

01

QQ交流群

账号:686801045

02

长按二维码进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