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國家科技獎(也稱國家三大獎,包括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作為我國每年科學技術方面的重大獎項,體現了中國高校和科研單位在科技方面的貢獻,是科技領域的國家級最高獎項,公信力不言而喻。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於2018年伊始在北京召開,國家領導人參加大會,併為獲獎人員頒獎。

西安交通大學主持7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其中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一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全國共有113所高等學校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了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三大獎通用項目157項,佔通用項目總數216項的72.7%。其中,有64所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項目數為114項,佔通用項目授獎總數的52.8%。高校在全國授獎項目中連續保持高比例,充分體現了高校基礎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創新研究在我國佔有重要的地位體現了對我國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以下是各大高校的具體表現: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作為我國C9聯盟的重要成員,西安交通大學2017年的表現確實很驚豔,西安交通大學以主持單位獲得7項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基本情況如下: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1.西安交通大學熱質傳遞的數值預測控制及其工程應用創新團隊(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西安交通大學熱質傳遞的數值預測控制及其工程應用創新團隊

2.金屬材料強韌化的內在與外在微納尺寸效應(國家自然科學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西安交通大學孫軍教授等完成的“金屬材料強韌化的內在與外在微納尺寸效應”

金屬材料強韌化是該領域追求的永恆主題和麵臨的共性關鍵問題。該項目針對金屬材料強度與延韌性之間本質存在的倒置關係難題,在具有三種典型晶體結構的金屬材料中發現了其內在與外在微納尺寸效應及其耦合對強韌化作用的新規律和新機制,為提高其強韌化水平提供了理論依據與新思路。該項目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一流期刊發表的8篇代表作被SCI 他引558次。2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1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力國際學術論文”,並被收入美國和德國科學家編寫的3部學術專著。包括國際斷裂大會50分鐘大會主旨報告在內的國際會議特邀報告30次。獲國際權威學者在Nature Materials上正面專題評述2次,並被Nanotoday,NPG Asia Materials等專題正面評論3次。部分成果入選2010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歐美等國院士和本領域國際權威學者指出:該項目“顛覆了長期以來人們的直覺”,“為同步提高合金強度與延韌性提供了有效途徑,是一個非常好的、精緻巧妙的、典型的範例”,“提供了所一直追求的高強韌性能組合”。

3.太陽能光催化制氫的多相流能質傳輸集儲與轉化理論及方法(國家自然科學獎)

4.高動態MEMS壓阻式特種傳感器及系列產品(國家技術發明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西安交通大學趙玉龍教授等完成的“高動態MEMS壓阻式特種傳感器及系列產品”

5.先進核動力系統多因素跨維度強耦合動態分析技術及應用(國家技術發明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西安交通大學蘇光輝教授等完成的“先進核動力系統多因素跨維度強耦合動態分析技術及應用”

6.稅務大數據計算與服務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西安交通大學鄭慶華教授等完成的“稅務大數據計算與服務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7.氣液固凝並吸收抑制低溫腐蝕的煙氣深度冷卻技術及應用(國家科技進步獎)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西安交通大學趙欽新教授等完成的“氣液固凝並吸收抑制低溫腐蝕的煙氣深度冷卻技術及應用”

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清華第一,西安交大全國第二!

西安交通大學此次在2017年度國家科技三大獎取得的優異成績,也充分展現了西安交大雄厚

的科研實力。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西安交通大學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和 “985”工程建設,被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多年來,西安交大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