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終究屬於場景?|馨金融

消费金融终究属于场景?|馨金融

消費金融的大繁榮孕育於消費場景,儘管期間一度因為拋棄了場景而走上一條野蠻擴張之路,但監管與現實終究把消費金融拉回了場景之中,而兩者之間的關係也開始被重新審視。

——馨金融

洪偌馨/文

消費金融與場景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消費金融到底是不是一定需要場景?

這可能是每個消費金融從業者都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尤其是隨著行業發展,行業內的產品、服務模式不斷變遷,兩者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

2013年10月,分期樂上線,拉開電商分期模式的序幕;2014年2月,京東白條上線;2015年上半年,螞蟻花唄、蘇寧任性付相繼上線,電商消費金融漸成潮流;在此之後,唯品會、寺庫等等電商都延用了這一模式。

幾乎可以說,電商消費場景孕育了消費金融行業的爆發與繁榮。

與此同時,隨著線上電商場景爭奪白熱化,一大批P2P、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們,以及2010年就已經獲批但遲遲沒有用武之地的消費金融公司,則在線下場景中找到了消費金融業務發展的土壤。

不過,2017年現金貸行業的突然爆發使得人們開始重新思考消費金融與場景之間的關係。頭部現金貸平臺令人瞠目的業務擴張規模與利潤增速,使得從業者開始覺得,場景或許束縛了消費金融真正的爆發。

現金貸的繁榮並沒有存在太久,去年年底的一系列文件出臺,尤其是《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提出鼓勵有場景的借貸業務,終止了這場狂歡。

當風口散去,大家開始重新思考消費金融的本質,場景與消費金融的關係也被重新考量。

上週五,馨金融參加了清流club主辦的“2018清流場景與資產高峰論壇”。會上,來自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金融機構以及在零售、電商、汽車、租房等場景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公司共同探討了關於場景與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種種問題,很受啟發。

1

沒有自建場景是弱點嗎?

對於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消費場景的缺失一直被視為一個巨大的弱點。尤其相較於電商而言,其分期業務與移動支付緊密結合起來,在用戶體驗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無痛支付”為互聯網消費金融所帶來的成長空間是那些沒有場景的持牌機構難以分享的紅利。

當然,也有一些機構早早地意識到了場景對於消費金融的價值,開始著手佈局自己的領地。

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工商銀行,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平臺融e購。根據工行2017年年報,融e購平臺全年累計實現交易額 1.03 萬億元。

另外,在消費金融公司中,招聯消費金融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其2017年全年實現營收41.6億、淨利潤11.8億元、增速超過260%的快速增長,也與自建場景帶來的流量密不可分。

但是,如果如果現在還沒有自建的場景,是不是喪失了業務發展的主動權,再也沒有發展壯大的可能?

當天與會的幾家持牌機構中,新網銀行、中原消費金融公司、包銀消費金融公司其實都是沒有自建消費場景的。而且在他們看來,沒有自建場景並不是弱點,只是業務的特點,甚至還可以轉化為優勢。

以包銀消費金融為例,因為股東包商銀行在場景方面也很難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它初期選擇的產品是圍繞信用卡分期來做的,這樣既區別於純現金借貸產品,也間接有了場景支持。

隨著業務發展,包銀消費金融開始與各個垂直領域的合作伙伴展開合作,包括出行、航旅、電商等。

在沒有場景資源的情況下,自建一個新場景的成本太高、週期太長。” 包銀消費金融產品及市場分管負責人鄭曉斌表示。“慶幸的是剛好在這個時代,每一個場景裡都湧現出了做得特別好的公司。”

與此同時他強調,公司在逐步完善自身系統的支撐能力,在招募員工時考慮尋找有場景合作經驗的人員。“我們希望通過強化自身的連接能力,與各個形態的場景實現有效互聯,希望能夠掌握更多主導權。

與包銀消費金融的模式類似,較晚成立的中原消費金融公司選擇的是B2B2C的模式,即由場景資源方、消費金融公司和客戶共同構成整個業務鏈條。

如果說前述兩家消費金融公司對於沒有自建場景還有一些遺憾,那麼對於新網來說,淡化場景、資產,專心扮演“連接者”的角色則讓它獲得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其通過API藉口的方式,可以根據場景需求嵌入不同APP中提供金融服務。

不久前滴滴上線“滴水貸”時(傳送門:《滴滴們的新佈局》),新網銀行就是首批接入的金融機構。未來隨著監管政策出臺,互聯網平臺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模式更加清晰,這種模式也可能被複制到更多平臺。

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在演講中提到,新網不僅僅跟場景方鏈接,也跟主流機構產生很多鏈接。

在場景端,截止到目前,新網銀行在各個消費場景中的合作伙伴已經超過170家,這個數字在用戶常用的APP及消費場景中的佔比大約為54%;而在資金端,新網銀行目前跟270多家主流金融機構進行了合作,包括傳統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等等。

2

線上好還是線下好?

我們在此前對比消費金融公司業績時(傳送門:《線上模式全面碾壓線下?》)曾經提到過,捷信消費金融的營收一騎絕塵,但是利潤表現和增速都遠遜於其他幾家,是不是因為線上線下場景方面的差異?線下高昂的運營成本侵蝕了原本應屬於公司的利潤?

當捷信與招聯消費金融對比時,後者主打純線上的運營模式,存量用戶90%以上來自互聯網,利潤和增長情況都表現更好。

但事實上,招聯的優勢不僅限於線上,其在線下場景方面,無論是依靠股東資源,還是自主的業務拓展,也都有著不少佈局。

以招聯消費金融與聯通的線上線下場景合作為例,聯通在全國線下近兩萬個營業廳、數百萬營業員,其實在為線上業務做支撐。通過線下掃二維碼的動作,就可以完成線上申請。

招聯用戶可以從線上導流到線下實現交易閉環,也可以從線下聚回來的客戶迅速回到線上平臺實現O2O聯動。

” 招聯消費金融聯通業務部總經理陳海棠在清流場景與資產峰會上表示。

“大數據體系、多維度數據體系和比較完善的服務體系使得招聯的線上線下場景服務能力得到鍛鍊,在聯通場景之外,我們還在逐步輸出到別的場景。”比如聯通其他的線下場景,數十萬計的代理商網點,龐大的銷售隊伍等等。

在陳海棠看來,目前消費金融行業所面臨的壓力很大。一方面,銀行強勢下沉,搶食消費金融業務;另一方面現金貸行業整頓之後,整個業務模式、輿論壓力等方面也面臨挑戰。

而在場景方面,好流量越來越少,頭部效應線上大流量聚焦,線下流量比較長尾,運營起來很重,找到一個合適方式的難度也不小。不過正因如此,他認為構建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服務能力將成為未來的突破點。

重新倚重線下場景的不只招聯一家。

當天,在會場各家機構都反覆提到了場景,尤其是線下場景的價值迴歸。只是,考慮到成本和風險,未來的消費金融恐怕再難出現捷信那樣的線下自營模式。連接現有的線下場景和流量入口可能會是更為高效和現實的選擇。

聯繫我們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