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圈合力 5G行進在路上

生态圈合力 5G行进在路上

本報記者 張偉報道

“4G時代流量經營已經走到盡頭,為了減輕日後在5G時代流量經營方面的壓力,電信運營商必須聚焦個性化服務、聚焦垂直行業,方能打開5G商用的新局面。”

“2019年將是5G的商用元年,5G首波市場已啟動頻譜發放,目前首波市場已有9國完成頻譜分配,全球頻譜發放持續加速。”

……

9月25日,在主題為“賦能雲網端·共築新生態”的英特爾5G·網絡峰會上,來自5G產業鏈的上下游各方代表共聚一堂,共話推動5G產業發展的新進展、新作為。

5G驅動力十足

業界人士常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究竟會在社會的哪些方面帶來重大變革?

“5G將提供高速率,更寬的帶寬,但5G的能力遠不止如此,5G將會成為產生新的行業以及新的應用的動力,如VR、AR、高清視頻、物聯網、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家居、自動駕駛等均需要5G網絡的支持。” 英特爾公司高級副總裁兼網絡平臺事業部總經理Sandra Rivere Sandra Rivere表示,預計到2035年,5G將創造超過12.3萬億美元產值,數百萬新的崗位。正因為廣泛的多樣性需求,英特爾希望5G網絡是智能的,可擴展的,而且能夠促進創新。

百度公司系統部執行總監侯震宇認為,“邊緣計算加速了雲計算的速度,而5G給邊緣計算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兩者不止是疊加的關係,在我們看來,是平方的關係,能夠使整個技術的發展,技術的革命,能夠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

侯震宇說,邊緣計算市場增長迅速,將成為下一個千億級別的市場。數據顯示,最近3年時間,邊緣計算從37億美元到182億美元,市場增長近5倍。其中,垂直行業IoT、交通、醫療市場份額佔據前三;2022年IoT市場達38.4億元、交通達32.9億元、醫療為27.3億元。

“比4G,5G的業務場景擴大到三大場景(增強移動寬帶、高可靠低時延連接、海量物聯),業務需求發生重大變化,新需求隨之帶來端到端技術新變革。”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湧表示,基於5G的大帶寬、低延時、廣聯接的特性,將孵化出更多的創新業務,而5G靈活、高效融合、開放的特性使得創新業務在交通、工業等各個行業加速融合,使得垂直行業的應用更加多樣化,孕育新型信息產品和服務,創新5G行業應用,重塑產業發展模式。

張湧認為,未來基於5G的AR或者VR,不僅在娛樂場景下會得到廣泛應用,也會在醫療、工業,包括管理、教育等場景下都會獲得非常好的發展機會,在這些場景下對於運營商來說會帶來新的增長空間。據瞭解,中國聯通在5G和VR方面也開展了一些試驗,包括在青島的全場景5G+VR的試點,在杭州和阿里做了5G+8K直播的試點。

“對於自動駕駛,5G技術充分考慮了汽車和交通行業的需求,在自動駕駛,輔助駕駛,智慧交通等場景,車聯網也有可能成為5G的首發應用。”張湧認為,目前受制於現在的技術和法律的相關限制,自動駕駛可能還只是一個試驗階段,但是輔助駕駛和智慧交通是有可能在5G正式商用的時候可能進入商用場景。

華為無線網絡5G產品線副總裁甘斌說,雖然終端和芯片將會成為當前產業發展的瓶頸,但主流芯片供應商包括英特爾、高通、海思、三星在今年或明年都會有商用芯片推出,明年的MWC(巴塞羅那世界移動大會)上會有非常多的5G商用終端推出。

“華為與全球領先的運營商已經合作部署了超過50張5G預商用網絡,攜手推進5G規模化商用。” 甘斌說。

業界共推形成合力

“個性化服務是5G成功的一把鑰匙。” 中國電信研究院總工畢奇認為,如果中國電信不做個性化服務,5G的發展就會碰到比較大的瓶頸,而發展垂直行業就是個性化服務的過程。

據介紹,在5G網絡部署方面,中國電信於2014年開始在技術創新中心開展5G研究及國際標準制定,主導國際標準23項,發明專利139項,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3項,牽頭7項。在2017年二季度啟動6城市5G實驗網,今年二季度完成所有計劃中的測試項目,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部署,目前已啟動17城市的試商用規模5G項目,並與多廠家合作,進行獨立組網測試和試商用。

在5G應用方面,中國電信與英特爾在5G以及網絡轉型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如,在2018年MWC上,英特爾與中國電信共同展示了為邊緣雲應用提供服務的NGCO下一代機房解決方案。

“中國移動早在5年前就參與了5G研究方面的工作,包括頂層設計、技術研究、標準制定、產業推進和生態構建。尤其在今年6月份的R15標準中,中國移動在裡面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張同須表示。

據瞭解,到今年為止,中國移動已經累計提交5G標準化的文稿超過1500餘篇,申請專利接近600項。同時,中國移動還攜手全球企業聯合推動5G標準完成。

張同須介紹,中國移動計劃在上海、杭州、廣州、蘇州和武漢5個城市部署了至少100個基站來進行5G試驗。中國移動已經完成了非獨立組網的外場測試。同時,中國移動還同步進行獨立組網的實驗室的測試,明年便開始進行獨立組網外場測試。在5G應用示範工程方面,中國移動依託發改委項目將在2019年上半年開始,在12個城市開展九大類的5G應用示範,如醫療、人工智能、交通、教育、工業製造等。

“科技革命、數字革命帶來的新型信息通信服務為奧運會注入生機。奧運會的需求與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技術部部長喻紅表示,“中國聯通是北京2020年冬奧會官方關於通信服務唯一的合作伙伴,英特爾則是國際奧委會的合作伙伴。從組委會的角度來講,我們希望英特爾和中國聯通合作能夠共同給提供5G解決方案,能夠適用於北京。”

“中國聯通已經在包括北京、雄安等在內的16個重點城市啟動了首批5G規模驗證,中國聯通相信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一定會是一屆全面使用5G的冬奧會。” 中國聯通冬奧會辦公室主任、市場部副總經理杜永紅表示,“英特爾和中國聯通將在5G的眾多領域開展相關合作,比如邊緣計算、AR、VR、智能場館等。中國聯通也期待和英特爾以及廣大的產業合作伙伴一起,致力於基於5G網絡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加速5G產業鏈的成熟,一起攜手把北京2022年冬奧會打造成一屆科技之光閃耀的冬奧會。”

另據記者瞭解,在推進5G商用方面,華為的日程表為:2018年華為率先推出5G端到端商用系統;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5G商用CPE;2019年上半年華為將推出5G Mobile Wi-Fi,2019年下半年將推出5G智能手機。

甘斌介紹說,華為正在聯合合作伙伴探索5G在車聯網、智能工廠、數字天空、遠程醫療等方面的應用前景,共創產業新藍海。前不久,華為聯合Intel宣佈,在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組織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測試中,率先完成《Uu接口互操作研發測試方法》的測試,標誌著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測試成功,正式拉開5G終端芯片測試的序幕。

“每一代無線技術都有十年的生命週期,5G的生命週期才剛剛開始,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5G商用大幕才剛剛拉開。”甘斌表示,“獨行快,眾行遠。5G需要我們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合作共贏,共築5G商業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