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很重要,不要讓心理學“鳥籠效應”成為你成長道路上的羈絆!

思維很重要,不要讓心理學“鳥籠效應”成為你成長道路上的羈絆!

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裡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

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隻鳥回來放在鳥籠裡。

這就是鳥籠邏輯,過程很簡單。

假設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

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過鳥。”

人們會問:“那麼,你要一個鳥籠幹什麼?”

最後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

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採取慣性思維。

思維很重要,不要讓心理學“鳥籠效應”成為你成長道路上的羈絆!

劉明和張強是鄰居,並且是很好的朋友。

劉明因為工作的調動要搬家,家裡的東西大部分都要賣出去。

在清理完所有的傢俱後只,剩一個雅緻的書桌了。

這個書桌做工精美、價格昂貴,如果作為次品賣出去,也賣不了多少錢。

於是劉明決定把它送給鄰居張強,作為紀念禮物,張強也心悅的接受了,並對此表示了感謝。

張強把這張雅緻的書桌搬回自家書屋後,他開始發現書屋那破舊的木藤椅與書桌配起來真是大煞風景。

張強決定買一個皮質的轉椅來搭配書桌,當他花上上千元買來一個合適的轉椅,心理覺得舒服了許多。

一天,有朋友來張強家做客,張強請朋友來到自己的書房來參觀。

朋友對書桌和轉椅讚不絕口。

但話鋒一轉,說“如果你再把書櫃換一下,就更好了。”

張強看看了,書櫃確實有些破舊了,也許應該換一個新的了。

就這樣,他又花錢換了書櫃。

不久又有幾個朋友光顧了張強家,觀看了書房之後,先是誇讚了一番。

但是又說,“嘿,你的書房什麼都好,就是光線暗了些,要是能把牆打開,改建成一個落地窗,就更加完美了。”

張強覺得在理,又請工人重新裝修。

修完成後,書房確實明亮,漂亮了許多。

但張強意識到,半年來為了一個書桌,他把整個家都折騰了一遍,心理有些忐忑。

說到底,張強是被一張書桌牽著鼻子走,真是不值得。

張強的行為就是典型的“鳥籠邏輯。”

思維很重要,不要讓心理學“鳥籠效應”成為你成長道路上的羈絆!

這種被別人用習慣思維的邏輯推理誤解,並且最終屈服於強大的慣性思維的事生活中並不少見。

一些創新改革碰到的阻力,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傳統的習慣。

“鳥籠邏輯”告訴我們,大多數時候人們都受制於強大的慣性思維。

如果把慣性思維擴展的生活的每個角落,就會變成刻板思維。

突破“鳥籠邏輯”才能獲得進步。

我們應該少用“鳥籠邏輯”推斷別人,也不要使自己陷入“鳥籠邏輯”中。

成為一個墨守成規,頑固不化的人。

思維很重要,不要讓心理學“鳥籠效應”成為你成長道路上的羈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