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俄國著名文學家普希金年輕時曾瘋狂迷戀過一個女子。

他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麗。

一段狂熱的追求後,普希金終於與她結成夫妻。

娜坦麗有著驚人的美貌,他和普希金並非同路人。

他不僅不懂得欣賞普希金的作品,還要求他陪她參加各種豪華的宴會,到處遊山玩水。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每當普希金將自己寫好的詩讀給她聽時,她總是將自己的耳朵捂起來,大聲說“不想聽。”

為了取悅娜坦麗,普希金漸漸丟掉了自己最喜愛的創作。

年深日久,普希金不僅完全放棄了寫作,還欠下了鉅額債務。

在最後一次因娜坦麗而起的決鬥中丟掉了性命。

一顆文學巨星就這麼過早的隕落了。

在大師普希金的眼裡,美麗的女人一定是有著非凡的智慧和某些高尚的品德。

但是,他想錯了。

這位在價值觀和人生觀與他格格不入的女子,親手毀滅了他的一生。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這個故事在心理學界一直被廣為引用。

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提出,暈輪是當月亮被光環所籠罩的時候,所產生的一種模糊不清的,就像人在認知和判斷上通常是從局部開始,在擴散到整體。

也就是說,在人際交往的到過程中某人身上的一些特點,掩蓋了他身上的其他特點。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人,在最初印象的深刻作用下往往會影響甚至是扭曲以後的判斷,造成認知上的片面性,這是人際認知的一大障礙。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人際關係中暈輪效應,一直在悄悄的影響著我們對他人的評價和認知。

比如,有的人不喜歡性格內向的人,認為他們很難相處,比較自我。

於是只要是內向的人就統統拒絕交往。

殊不知並不是所有的內向的人都是如此。

這是用特殊再評價一般,自然不是完全正確的。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因為我們太容易被主關偏見所支配。產生絕對化的心理傾向。

沒有真正把握住事物內在的聯繫,問下了外貌、個性和品德之間的關係。

往往以點概面,犯了以偏概全錯誤。

那麼,我們要怎麼克服這樣不健全的人際認知呢?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首先,切忌將自己的某些心理特徵強加給他人,這種心理傾向屬於“投射效應。”要知道你的喜好,厭惡並不代表別人也是這樣。

其次,對待第一印象要冷靜、客觀,這就要求我們要正確的對待第一印象,處理好首映效應,避免被先入為主而影響。

再次,千萬不能以貌取人,外貌僅僅是輔助你認識、瞭解一個人的途徑。並不能完全說明這個人的本質。

最後,切忌將自己預想的情況強加到對方身上。那些根據社會群體分類,將人隨意劃分的做法實在是不明智的。這也叫“定型效應”和“刻板印象。”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克服“定型效應”才能幫助我們擺脫以偏概全的認知錯誤。

另外,在避免自己陷入暈輪效應的同時,也應恰當的利用該效應提高自己的人際吸引力。

總之,暈輪效應是一種不良的人際認知效應。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必須盡力克服。

瞭解一個人要全方位觀察,長期相處,只有通過自己的深入瞭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切勿因暈輪效應的作用,而搞砸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之“暈輪效應,”教你如何克服人際交往中的認知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