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銘隨解:能隨境滅,境逐能沉

信心銘隨解:能隨境滅,境逐能沉

周秋鵬

信心銘是禪宗三祖僧璨留下來的經典文本。平時沒事喜歡背誦幾段。其中比較喜歡的句子有:

能隨境滅,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記憶模擬出來的。我們就像一臺電腦,裡面有數據和程序,同一部電腦,可以模擬出不同的文字、圖像、聲音。前提是這部電腦裡要先存進數據,編好程序。要是一張板凳,就沒有這個能力。因為板凳沒有存進數據和程序。對於人來說,身體是硬件,記憶是軟件,相當於電腦的數據和程序。

一個沒有記憶的人,看不見任何東西。就算遇到山崩地裂,也沒什麼反應。因為記憶沒有模擬出什麼後果。我們看一部影視劇,或者一部小說,實際是裡一些別人提供的素材,交給我們自己的記憶進行模擬不同的情景。讓一個白痴看一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可能會被當做一些顏色和聲音。並不是影片拍得不好,而是白痴沒有相對應的記憶。

所以我們看到的所有偉大的作品,實際是創作者和觀看者合作完成的,是需要通過雙方記憶的互動來模擬出作品的情景。從來不是創作者單方面的功勞。

一個不識字的農夫拿到一本世界名著,他可能認為這本書最大的用處是燒飯時可以點火。

能,就是我們的記憶。境,就是記憶模擬的情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心靈創造出來的?因為心靈就是記憶的載體。沒有記憶,世界是不存在的。

而我們為什麼會有記憶的呢。開始應該是沒有,然後外部世界又給我們創造了一點點記憶,再一點點,不斷積累,不斷複雜,說明我們的記憶也不是與身俱來的,而是外部世界給我們創造的。我們沒有自己的記憶,記憶是一種外來的數據。

所有的思想、主見、信仰、觀點等等,只不過是外部世界給我們存儲的一些記憶,如電腦輸入的一些數據和程序,並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東西。

我們無法說一部電腦是有思想的,有信仰的。或者說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腦。電腦不同,主要的看看用的什麼什麼軟件運行的。人也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