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我尽量注意避免母亲夸孩子的习惯

(导)这是我看到最温柔的池莉。作为母亲的池莉。可以想象,很多女人在读这个书的时候,内心会有花朵在不断绽放。作为一个男人,我读出的是她喜悦背后的批判。

2008年7月19日,专访池莉。

池莉:我尽量注意避免母亲夸孩子的习惯

(主)池莉:我尽量注意避免母亲夸孩子的习惯

文|袁复生

有人说,在读《来吧孩子》之前,要挤掉母亲夸女儿的水分。但在池莉看来,这确实没有什么水分可挤了。这些,都不是那么重要,那些温暖的私人的文字,我们已经很久没碰到了,不是吗?

()我没有直接替孩子选择朋友

袁复生: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这样一段话,开头是这样的:“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这句话,让我不禁想起你的那些小说,都是直面现实中的红尘男女。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真实不虚的生活”的探求,是你的创作观,也是你的人生观?

池莉:你的理解是对的。“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理解生命意义”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对孩子、对我自己、对众生都是这样。

袁复生:在你女儿亦池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有愤世嫉俗的文坛朋友向你建议,干脆自己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幼儿园和学校耽误和玷污了。但你不同意这种 观点,认为“孩子是人啊!人类是群居动物是有社会性的啊!”在教育孩子参与人群,分享快乐的同时,我们可能还会碰到“孟母三迁”的问题,你曾经对孩子进行 过择友教育吗?你觉得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会选择朋友?

池莉:我没有直接替孩子选择朋友,她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选择自己朋友的权利。只是我非常注重熏陶和影响她为人处世的观念,这个从她牙牙学语接触第一个小朋友的时候就开始了,然后她交朋结友自然就是物与类聚人与群分了。

()我更加认同和肯定西式教育

袁复生:亦池在英国念高中时,就显得如鱼得水。你在书中也多次谈到,小学时你们的亲友、邻居,多次为你放手让小姑娘去玩感到担 心。你也没让孩子去参与各种培优班。再往前追溯,你说在1988年8月20日,孩子出生前,你买到了一本美国人本杰明·斯波克写的《婴幼儿养育大全》。她 读初中的时候,你又在图书馆找到了一批英国16世纪出版的教育学专著,比如《论学习顺序》、《论教育》、《统治者之书》、《教师》、《学龄儿童教育》,它 们成了你的理论指南。你似乎对西式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更认同,是这样的吗?为什么呢?

池莉:是的,我更加认同和肯定西式教育。因为我有大量阅读和研究思考,还有我多年与国外我的翻译家、研究者、大学生和出版社打交道的实际经验进行佐证,西式教育更合理更科学更以人为本更发掘人的智力潜力。

袁复生:你的教育方式,一直主导着亦池到初中,其实都还挺顺利,不仅升学能进入重点学校,而且在人文素养方面有了很不错的积累。但到了高中,似乎碰 到了不少问题。除了高考的压力,升学的评价标准外,是否还有别的因素,比如到了高中后,孩子们受社会的影响更深更明显了,师生关系也更社会化了?

池莉:这个我在书中应该写得比较清楚了吧。的确有多种因素让我和女儿意识到,国内的高中乃至大学阶段,我们一贯的生活方式将无法坚持下去。但是实践已经证明我们的生活方式很好,母女都健康快乐并且孩子为人优秀善于学习,因此我们只好选择更加适合我们的教育。

袁复生:在对女儿的教育进行回顾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你作为一个作家,对中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的敏感和批评。其中,有几个地方写到,好学校的校长牛 气,权力和金钱是择校中的硬通货。“教育家”似乎消失了,关于教育的良善之心,似乎也消失了,教育成了一种冰冷的东西,这是否就是你想批评的?

池莉:当然。我以为中国教育亟待批评、反思、检讨和纠正,否则误国误民,这是我们民族子孙万代的大事啊!

袁复生:到了英国念了中学之后,亦池以让你“崇拜”的成绩,同时被几家英国顶尖大学录取,她最后选择了伦敦大学。如今,她上大学也已经有一年了。虽 然你上大学是20多年前,但你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应该也有所了解,因为你很多朋友、同学都在大学工作。比较中国和英国的大学教育,你是否也有一些话想说?

池莉:应该说我很了解大学教育,因为我非常关注国内外大学教育状况,因为我的孩子正接受大学教育的这一代人。但是说来话太长,简单了又失之偏颇。用一个比喻吧:在智力上和自理上,英国大学把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当作成年人,中国大学把已经成年的大学生还当作小孩子。

池莉:我尽量注意避免母亲夸孩子的习惯

()《来吧孩子》就是非虚构表达,文本完全真实

袁复生:长期以来,你写的都是虚构类的小说。但这本,却是纪实的作品,这里面所写的,是否都是“完全的真实”,而不是“有选择的真实”吗?

池莉:我的文学生涯一直都在写小说,散文和诗歌,只是小说的量最大而已。有一些思考和情感更适合用非小说来表达,《来吧孩子》就是非虚构表达,文本完全真实,属于我个人记忆中的完全真实。

袁复生:你这本书,也容易让人想起了龙应台,她在孩子小时,写了《孩子,你慢慢来》,孩子到18岁后又写了《亲爱的安德烈》。你是否读过她的后一本书?她为了后一本书的出版,认真征求了儿子的意见。你打算出版《来吧孩子》时,是否征求了亦池的意见?她不介意把照片登到书中吗?

池莉:我没有读过你说的龙作家的书。一个作家的书让读者联想起其他作家的书,这很正常。我构思《来吧孩子》的时候就征求了女儿的意见,她的要求我都严格遵守,比如她要求“妈妈你不要把我写得太好”,我就非常注意,她的很多可爱和优点我都没有写,我尽量注意避免母亲夸孩子的习惯,我只注重写教育过程。书中的照片同样也征得了她的许可,最漂亮的并没有选择进来。

()喜悦是比愤怒更为难得的情怀

晨报周刊:有俗话说,“多年父子成兄弟”,随着女儿的长大,似乎你们的关系更密切了。看你的电子信箱,好像是女儿的名字拼音缩写加出生年月。很多父母上网,都是子女教的。在你教育女儿的同时,女儿是否也在某方面影响了你,教育了你?比如?

池莉:你很聪明,发现了我电邮信箱的奥秘。是的,自从我有电邮信箱开始就是这个,多年没有改变过以后也不会改变。我们是多年的母女成姐妹。现在大家都说女人有自己的闺密,我女儿就是我的第一闺密。事实上她一直在影响和教育我,从她还是一个小生命开始,她用她成长的过程,震动、启发和教会了我懂得人类之爱,骨肉之情;我想这在书中也写得比较透彻了,所有的例子都在书中,我这本书需要用心读和认真读,这是我人生的严重教训和经验,相信与我有类似状况的读者一定会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

袁复生:《来吧孩子》很好读,我也很有感触。你的喜悦,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这本书批判的力量,其实,正面的亦池的经历,何尝不是对中国中学教育的一种批评

池莉:喜悦才能够宽容,宽容才能够公正;喜悦是比愤怒更为难得的情怀;愤怒的批评是太容易了,公正的批评却实在比较难;这也是现实的中国社会最需要的态度。

池莉:我尽量注意避免母亲夸孩子的习惯

图说:

《来吧孩子》

池莉 著

作家出版社 2008年6月 定价:29.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