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物价,也要盯白宫--美国2月CPI通胀点评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盯物价,也要盯白宫--美国2月CPI通胀点评

张文朗 刘政宁

摘要

(1)美国2月CPI通胀符合预期。整体通胀同比增长2.2%,核心通胀1.8%。

(2)近期市场比较关注钢铝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征收关税很难成为推升通胀的核心因素。

(3)通胀未超预期降低了市场对美联储快速加息的担忧,短期利空美元,利好美债。不过,2季度工资增速和通胀仍大概率上行。

(4)白宫人事“地震”卷土重来,短期内或将再次主导金融市场演变。美债收益或超预期下行,市场波动加大。

正文

美国2月CPI通胀2.2%,核心通胀1.8%,符合预期。推升通胀的因素包括能源、住房、交通,拖累因素包括医疗、汽车、食品。我们曾在1月的通胀点评中指出,奥巴马医改被废除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可能走弱,得到印证。

近期市场比较关注钢铝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对此我们考察了之前两次美国对进口钢材征税的情形。

历史上,美国曾于1993年7月和2002年3月对进口钢材进行全球征税。1993年7月,美国商务部对部分国家的钢铁行业征收了平均36.45%的惩罚关税[1],其中最低税率为1.47%,最高税率为109%,以巴西和英国所受惩罚税率最高。2002年3月,美国商务部为了保护美国本土钢铁产业对全球钢材征收8%-30%的关税,但部分国家(如加拿大、墨西哥)得到关税豁免。

如图1所示,在征税前后,新车价格和核心通胀并无明显变化,表明征税对通胀的推升作用有限[2]。因此,我们维持之前通胀温和上行的判断。

盯物价,也要盯白宫--美国2月CPI通胀点评

对市场而言,通胀未超预期缓解了对美联储快速加息的担忧。美元随之走低,美债收益走弱,叠加2月工资增速放缓,短期内或给美债收益带来回调的窗口期。不过,2季度工资增速和通胀仍大概率上行。

另外,白宫人事动荡加剧,短期内可能再次主导金融市场演变。特朗普已解除国务卿蒂勒森的职位,而一周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科恩刚刚辞职。从去年的经验来看,特朗普内阁人事“地震”利空美元,利好美债,不排除美债收益因政治动荡超预期下行。

[1] 这些国家包括:英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荷兰,波兰,罗马尼亚,西班牙和瑞典。

[2] 考察新车价格是因为市场担心征收钢铝关税会提高汽车制造成本,从而抬升汽车价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