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米脂沙店镇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精准扶贫

沙家店镇位于米脂县东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渠地貌。交通不便,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支柱产业薄弱等客观因素,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收入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5年以来,沙家店镇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各级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缩小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全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

陕西米脂沙店镇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精准扶贫

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等市县领导在沙店镇调研

党建扶贫共促进

脱贫攻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必须要有一支信念坚定、带领群众致富、真诚服务群众、勇于开拓创新、公道廉洁正派的基层组织队伍。沙店镇紧抓30个村党支部这一核心,注重完善各村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同时,管好用好16个村第一书记,充实村级支部力量,切实加强指导村级精准脱贫工作。其次是紧抓党支部书记这一关键,注重建强脱贫攻坚骨干队伍。通过组织村支部书记参加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帮助其拓宽脱贫攻坚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式方法。同时,该镇将脱贫攻坚工作融入党课内容,不断强化党员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意识。采取镇领导、镇干部联系贫困户的措施,着力强化帮扶责任落实到人。

陕西米脂沙店镇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精准扶贫

米脂县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

基础建设助脱贫

2015年以来,该镇新修水泥道路、建设生产道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社区文化广场、建设高标准农田、维修村级阵地等,不断加强基础建设。2017年,兑现产业到户项目奖补资金462万元;投资2400多万元,实施基础项目 80多个。截至目前,沙家店镇水泥硬化道路通村率达100%。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镇贫困户的增收产业项目基础得到提升,规模不断壮大,困村、贫困户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为贫困户长效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陕西米脂沙店镇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精准扶贫

榆林市市长李春临、榆林市政府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王国忠、县长高寒在沙店镇调研

创新模式精准“滴灌”

按照“党建+脱贫攻坚”的思路,积极推进“三转三变”改革,李站(史家坬)和富顺养牛专业合作“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43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清水沟(凡则沟)引导农户68户(贫困户17户)流转土地702亩,建成了沙家店首个整村(凡则沟)推进的山地苹果示范园,贫困户平均每户有果园15亩。于2018年1月成立了沙家店镇清水沟(凡则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预计果园挂果后户均增收10000元/年。

清水沟支部着力以“党支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针对因残疾致贫的特殊人群,收入不稳定、脱贫难的问题,积极与金晨农业公司对接创建了“米脂县沙家店镇金晨农业公司诚信残疾人阳光增收产业扶贫就业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的将全镇19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基地,发展散养黑毛土猪项目,引导其自食其力,订单种植玉米、高粱、苜蓿等农产品向公司销售,再由公司给予一定的奖补(300元/亩,最高不超1200元/户),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变“输血”为“造血”,增强了残疾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与可持续发展后劲,助力米脂县创建残疾人脱贫攻坚示范县。

陕西米脂沙店镇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精准扶贫

生态养殖

高家圪崂村支部打造“党支部+特色产业+贫困户”,利用本村养鸡大村的先决条件,流转土地60余亩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带动46户贫困户发展笼养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马家沟村以“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省果业集团公司签约流转土地3000亩建设山地苹果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泥沟村以“支部+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县农投公司签订种植协议,建设生态香谷种植基地,扩大生态精品香谷种植规模,提高“米脂小米”影响力,打造米脂小米品牌。

米脂县青创联盟公司以“电商+贫困户”的模式,与沙家店镇签订“订单种植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精品小杂粮,增加贫困户收入。

万马苹果专业合作社、清水沟宜嘉尔种植专业合作社、益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以“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吸纳贫困户入社务工,帮助贫困户务工增收脱贫。

陕西米脂沙店镇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精准扶贫

米脂县沙家店镇金晨农业有限公司

“一业主导 多业并举”

2017年以来,沙店镇立足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抓好基础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农业生产发展格局。一是将山地苹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全镇山地苹果产业不断壮大,随着果园配套建设和完善,苹果产业将成为贫困户脱贫退出、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以托益农等养殖专业合作社把笼养鸡产业作为脱贫的产业支柱进行重点扶持,同时加大对生猪、羊子、肉牛养殖的扶持力度,注重提升养殖户的技能水平,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打造属于自己独有的品牌,从而促进养殖产业的长远发展,使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三是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发展中药材项目。与榆林广济堂公司协议联合,形成固定“产销”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以款冬花、远志、黄芪、连翘为主的中药材100亩,让一家一户经济支柱“聚集”起来形成村级支柱产业,增强了农户的“造血”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